子规

千家诗七首经典时令诗,再美的风景,都

发布时间:2023/5/26 10:34:56   

《千家诗》七首经典时令诗,再美的风景,都不及诗中的深情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诗歌前两句写麻雀在书桌上漫步,柳絮随风飘落砚台,屋中似乎没有人的存在,是以动写静的手法。第三句写书室里其实有人,只不过因为全部心思都用于读书,以致屋内的一切动静都与他毫不相干。

最后一句“不知春去几多时”,进一步说明诗人读书如此用心并非一天两天的事情,除了儒家经典,连时间流逝与季节变换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诗歌语言朴实,情趣盎然,将古代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注神态刻画得十分生动。

《登山》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诗是诗人官场失意遭贬时所写。第一句描写诗人抑郁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强打精神出去登山,暗喻他不甘消沉的心理。第三、四句写诗人在山中与僧人闲谈,心情逐渐开朗,感悟到人世纷扰,相对于世俗名利,寻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才更为重要。全诗浅显易懂,却包含着深邃的人生道理。

《蚕妇吟》

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南宋末年,朝廷对外屈服妥协,不思进取,终日沉湎歌舞,寻欢作乐。这首诗将蚕妇与权贵放在同一个时间里进行对比,一面写蚕妇生活的艰辛,一面写权贵们享乐之放纵,既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又对荒淫无耻的达官贵人们进行了辛辣的批判。

《伤春》

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诗歌的标题十分明确,这是一首伤春诗。诗人写自己身处病中,心中忧愁,明知外面一片大好春光却偏偏无法去欣赏,因此心中伤感。诗歌语言平实,情感自然,不仅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也隐隐抒发了内心的失意与苦闷。

《送春》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前两句写景,用花儿“落更开”和檐下“燕飞来”说明春光还没有完全消逝;后两句借景抒情,以拟人的手法写杜鹃啼血呼唤春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神宗熙宁三年(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因而被迫离开汴京退居洛阳,这首诗是在洛阳时写的。诗歌前两句写初夏雨过天晴的景色,引出后两句的主题。在诗人眼里,随风飘舞的柳絮象征着没有操守、人云亦云的小人,而君子就应该像始终坚定不移向着太阳盛开的葵花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诗人托物言志,以葵花自喻,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怀。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与其他写暮春景色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没有表达惜春伤春的情绪,而是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花草树木在暮春时节争奇斗艳的情景,就连普普通通的柳絮和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歌语言朴素易懂,但胜在想象新奇,“知”“斗”“解”“才思”等拟人化的词语的巧妙运用,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9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