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形状 >> 一切景语皆情语,聊聊千古词帝李煜的词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任何作品都不单单为写景而写景的,总会寄寓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没有情感赋予的作品是枯燥乏味的,是没有灵魂的。
我们总爱说,某某东西没有灵魂,是指这个东西没有被赋予生命的特征,是个呆板死气的东西。试问,这样的东西会有人喜欢么?细思极恐。
我国一向是诗词的国度,众多优秀的美篇都被赋予了作者大量的情感,因而才能轻而易举的走向读者的内心,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是寓情于景的创作魅力。
李煜写景寓的词作非常多,如《清平乐.别来春半》、《望江南.闲梦远》、《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等等,我们来看下《清平乐》。
《清平乐·别来春半》五代.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这首词不难理解: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了一半,映入眼帘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李煜的词,总是美得不可方物,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清平乐》是词牌名,与我们近日看的大火剧《清平乐》剧名相同,电视剧以词牌名为名,无非是想表明宋朝是个文人辈出、诗词鼎盛的时代。
李煜的《清平乐》这首词比较特别,与他前期的词风不同,李煜前期的词写景状物、寓情于景类比较多,中后期的词往往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情感倾泻会多些。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作者开篇直抒胸臆的点明离愁别绪,一个“别”字奠定情感的主题。李煜究意“别”的是什么呢?
南唐在灭亡前,较长一段时间对宋朝称臣,对宋朝纳贡。公元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却被赵匡胤扣留在了汴京。李煜对这个弟弟一向仁厚有加,特别亲善。
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李从善回国,但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弟弟,常常为此而痛苦。有文学家推断这首词有可能是李从善入宋朝的第二年春天,李煜为思念他而作的。
好了,这首词讲的就是李煜对其弟李从善的思念之深,企盼之情,抒发李煜的离愁别绪。词的开篇情感就宣泄而来,不歇不止。然而,这样还不足以表达这种离情,李煜还用“腊梅”和“鸿雁”这一景一物来描写作比喻。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自离别以来,春天已过了一半,映入眼帘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李煜写给弟弟的离别之情,读来仿佛就是一封深情的家书,寄寓兄长对弟的情义:所有的景色虽美,却让人肝肠寸断,因为我在想念你啊。
李煜这里没有直接写景,而是直接从情感出发,因“别”而生愁怅,连景色也能让人触景生情,让情感一泻千里。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李煜的词真的太美了。梅花很美,李煜这里把“梅花”比喻成了“雪”,本体和喻体之间形似,但情感却不同。
梅花是很具美感的景致意象,被比喻成了“雪”,更有了冷冽的况味。比作雪还好,句末又出现了一个“乱”字,这一“乱”字,何止是雪乱,更指李煜思念弟弟的心乱。怎一个“乱”字了得,它是这句的句眼。
“拂了一身还满”,心里的愁乱象梅花片一样,拂去了一身又一身,愁是何其多呀。李煜的心情不在景,全在情了。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上阙思念不哆,下阙再来凑。“大雁”在古诗词里一直是思念的意象,古代就有鸿雁传书,传的就是思念。
“雁来”两句更反思念具象化了,写出了李煜的企盼。李清照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这里的“雁字”,就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而李煜这里是对弟弟李从善的思念。
他又设想着与亲人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在太遥远了,恐怕他的弟弟在梦中也难以回来,古人认为人们在梦中往往是相通的。这里,读者感到了莫大的凄悲。
李煜由景到物的描写,奠定了思念的主题,也是情景交融的经典范例。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这里李煜直接点明了离愁别绪,与开篇相呼应。事到如今,李煜的作品,李煜的情感,再难自抑,很多情感,都是倾泻而来的。
李煜这首词写景的不算多,但情感却是奔放外露,恣意而来。
还有他的《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这首词写景写得尤其多。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五代.李煜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这乎词也是写得极美。词中的景物让人流连忘返,“樱桃”、“蝴蝶”、“子规”、触摸着词人的千愁百忧。上下阙都是以景物引出愁绪和寂寥,触景生情,以情动人。景物越具体、生动、形象,情感就越容易触发而打动人。
还有他的《相见欢》:“无言如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其中的“月亮”、“梧桐”、“深院”等,太多愁绪意象的景物,轻易的就勾起读者那根悲怆的弦。
李煜前期的词,写景状物类的词作会多些,亡国后情感宣泄要多些。但无论怎样,在他的佳篇里,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