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繁衍 >> 一起一终,李大钊用书法,记录了他的全部
李大钊虽然英年早逝,但遗存于世的作品种类很多。既有即兴而书的手札、文稿,也有专门创作的对联、扇面、竖幅等,书写唐诗或自作诗,分赠诸友,更是弥足珍贵。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李大钊对书法极其热爱。关于这一点,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生前曾在《我的回忆》中记述:“有一阵,他极好书法,几乎每天都写,写了不少张。大多送给朋友和家乡来的人。他写的字,大多是山水诗,也写对联。他写字不盖章,那时好像都不盖章。留下来的除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图1)之外,还有一些唐朝诗人的山水诗,如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图2)等。记得父亲还给我二舅赵小峰书写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根据资料综合判断,李大钊“几乎每天都写”条幅和对联当在年秋冬时节。
“铁肩妙手”对联(图一)释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补注:明代河北人杨继盛是一代著名谏臣。因上疏弹劾仇鸾开罪严嵩,惨遭杀害,临刑前写下千古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李大钊十分推崇杨的品德,早在年主编《晨报》副刊时,就在创刊号上选刊了“铁肩担道义”一句作为警语。此对联上款中有“子惠仁兄正之”字样,“子惠”是李大钊妻子的二姐夫杨子惠。李大钊因为敬佩杨继盛一生反强权的精神,改“辣”字为“妙”字,另成妙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多次书写赠送亲朋好友。上联中“道义”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即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文章”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统治,“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此联广为流传,成为李大钊的书法代表作。李大钊借用杨继盛的名联,将“辣”改成“妙”,其内涵凝重,他勇敢地担当起创造“青春中华”大任,把希望寄托在青年的觉醒上,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生命的最后时刻,用鲜血实现了自己的箴言。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中堂图2释文: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补注:上款中有“小峰弟正之”字样,即李大钊妻弟赵小峰,在李大钊的感召下走上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
李大钊的书法,明显有新旧时代转换的烙印。一方面,毛笔仍然是最主要的书写工具,另一方面,也有钢笔书写。这是工具的变化。再比如诗稿手札,不完全是旧体诗、文言文,也有新诗、白话文。这是内容的变化。
也许有很多人要问,李大钊书法的根基或者说来源到底在哪里?从作品来看,来源很广博,说明他临池不辍,极有成效。“铁肩妙手”联是代表作,取法颜真卿,厚重、博大、豪放,不拘绳墨。他的很多作品虽然看起来很随意,但不能不说,颜字乃李大钊书法根基之所在,以此为统摄,书写唐诗内容皆如此。这是个人偏好。从手札来看,可能取法赵之谦,碑帖相融,这是时风所及。从“云飞泉流”联(图3)来看,见王羲之笔意,融入章草,见一时性情。扇面(图4)则有米芾的影子,笔画凝重,字形收紧,气势内敛,令人回味。《狱中自述》(图5)算是“绝笔”之作,除了颜的笔意外,另见黄山谷之笔法。这种沉郁顿挫的用笔,正契合他当时的处境。书法史中很多书家的绝笔,大多只有三两字,更多的是一首诗,李大钊的绝笔,如此长篇,实属罕见,既笔势平稳,又气贯长虹,得以窥见李大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之心志,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人书合一”,真实不虚。
“云飞泉流”对联(图3)释文:云飞人还尚有青山在;泉流月近绝无白处空。
补注:对联内容来自李大钊的《山中即景》诗。上联显然是“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的炼句,记述五峰山白日的山色与景观;下联则是“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景观描绘的意境,描绘了五峰山夜晚的皎洁月色和山水情致了。一“日”一“夜”,一“山”一“水”,一开一合,把五峰山的白日和夜晚的壮丽、清秀景色巧妙地展现在一联之中。从《山中即景》诗稿的发表时间看,此联当书写于年秋冬。这是李大钊平生所存世第二件对联,弥足珍贵。
李大钊书法扇面(图4)释文: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癸亥仲夏,李大钊。
补注:此扇面为李大钊年创作,所写内容表达了自己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信心,虽有南北奔波的劳苦,但依然保持自信努力的态度,最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李大钊遗著《狱中自述》手稿局部图5补注: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了李大钊。在狱中,李大钊留下了两份珍贵的文献资料——《狱中供词》和《狱中自述》。《狱中供词》是李大钊被敌人审问时的回答,而《狱中自述》则是他以书面形式向敌人作出的回答。“因预审中供词,由书记记录,多与彼原意不甚相符。”于是就有了后来被广为传诵的《狱中自述》。终日为革命奔走忙碌的李大钊,借此机会梳理了自己的一生。《狱中自述》共有三稿。最后一稿全文计字。字体苍劲有力,书写一丝不苟,笃定落笔。可以看到李大钊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虽是危难关头,却没有丝毫慌乱与犹疑,因为,他心中的信仰坚定而炽烈。
《警告全国父老书》通电手稿(图6)是李大钊的人生起点,《狱中自述》手稿是李大钊的人生终点。一起一终,书法记录了他的全部人生历程。
《警告全国父老书》通电手稿局部图6补注:年,日本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年的2月初,李大钊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起草了《警告全国父老书》,通电迅速传遍全国。这时候他才26岁,成为了著名的爱国志士。次年回国后,李大钊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
(原标题:铜骨雄文)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石翁
流程编辑: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