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繁衍 >> 泪珠汇成倒淌河,自古向西不向东
年8月,我和朋友再次出发,边自驾边骑行去环青海湖,开启我们再一次的户外挑战活动。
这期间对走过的路程进行梳理,对印象深刻的地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青海湖环湖周边共有50余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日夜不停地向湖内注入雪水和溪流。
但在民间传说中,唯独倒淌河是当年文成公主的泪水汇成的小溪,它像琼浆玉液由东向西注入美丽的青海湖。
正是由于这个群众耳熟能详的美好传说,才使倒淌河声名远播,举世皆晓。
人们常说“过了日月山,又是一重天”,因为日月山是青海省温暖的东部农业区和广袤无际的西部牧业区的天然分界线。
概括起来说,日月山以东气候温暖,处处山青水秀,杨柳依依,庄稼茂盛,村庄密布,炊烟袅袅,一片繁荣富庶的田园景象。
日月山以西却是另一个世界:关山苍茫,万岳巍峨,白雪皑皑,草原辽,牛羊遍地,人烟寂寥,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塞上风光。
当我们车队横跨高峻的日月山后,便从居高临下的青藏公路俯冲而下。
车行如飞,不到半个小时,就安全抵达“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淌河畔。
倒淌河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境内。
那么,为什么天下“唯有此水向西流”呢?这里有着脍炙人口的古代传说,也有现代科学的揭秘。
千百年来,民间传说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美丽聪慧的文成公主,途径青海丹噶尔(湟源县境内),攀越青海东西部屏障日月山时,思乡心切。
公主柔肠寸断,珠泪纵横,泪水竟然汇聚成一条溪流,滔滔不绝地由东向西流去,化为今天的倒淌河。
然而,传说总归是传说,即使是泪如雨下,泪如泉涌,也难汇聚成河。
那么,天下河水能否向西流呢?
我们在日月山口讲述公主潸然泪下成河西流的传说故事时,有人念诵了唐代曾有人赞叹倒淌河的诗句:
俗殊人左衽,地远水西流。
日暮冰先合,春深雪未休。
接着又有人高通宋代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蕲水清泉寺时因见寺前水西流时所作《浣溪纱)一词:
山下澜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幕雨子规啼,谁道人生难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体将白发唱黄鸡。
无独有偶,苏东坡在蕲水清水寺前见到的一条小溪也是由东向四流。
据地貌考察得知,早在远古时代,今天的倒淌河原本是由西向东流的,而且青海湖靠这条河流将湖水注入黄河的。
可是,大约在13万年前,青海湖东、地売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地勢抬高。
随之魏峨博大的赤岭山岳横空出世,矗立在青海湖东侧。
像一堵高大墩厚的墙严严实实地堵住了湖水东流的出日迫使头西去,且将高山雪水注浩淼无边的青海湖。
车队来到倒淌河畔稍事休息,大家双手掬起纯净清凉的河水洗面时,觉消暑解乏,心旷神恰。
当你捧起这绝无污染的高原雪水痛饮时,感到甘如甘露,味美似琼浆。
举目四望,草原辽阔,风光秀丽,一座日益繁荣起来的新型城镇一一倒淌河镇,就坐落在这里。
倒倘河镇处在东去西宁,南往果洛、玉树,西通海西州的交通枢纽线上。
据说解放前这里只有几顶帐篷和不多的牛羊,满目疮痍,一片荒芜,所以有“一过日月山,两眼泪不干”的说法。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而如今整个城镇就像一颗镶嵌在草原上的明珠,布局整齐,气势雄伟,一座座藏式建筑和楼宇鳞次栉比,向人们展示着现代草原城镇的典雅风韵。
当你尽情观赏这座被绿草茵茵、牛羊遍地、牧笛声声、雄鹰翱翔的图画包围的城镇时。
你就会发现,它与内地那些拥挤得使人透不过气来的繁华大城市迥然不同。
那一派浓郁的藏乡风情,会使你感受到豁达无羁,心旷神怡的高原神韵。
来到倒淌河镇,无论如何要到镇北20公里处去看看察汗城遗址。
此城于清宣宗道光三年(公元年),由陕甘总督长龄为防护南部藏人北侵而修筑的。
33年后的清文宗威丰六年(公元年)撤防,察汗城随之废弃,但城垣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察汗城北侧有清雍正四年(公元年)修建的关帝庙和海神庙遗址,是供清廷大员与青海蒙古族王公及藏族千百户祭湖的场所,后来慢慢演变为民间条祀青海湖的地方。
历辈班禅大师往来路过此处时,亦举行隆重的条湖活动。
届时,附近藏族同胞扶老携幼,焚香煺桑,手捧哈达,跪迎于道路两旁。
香烟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夹道跪迎者绵延数十里,所献马、牛、羊、驼遍地皆是,其信徒虔诚之心,其场面之壮观,可见一斑。
离开倒淌河镇察汗城遗址,我们继续向美丽的青海湖进发。
接下来继续我们的环青海湖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