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三首蚕妇,对比鲜明,词浅喻深,值得后

发布时间:2023/12/4 10:16:03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很多伟大的诗人不仅学识渊博、阅历丰富,而且触类旁通、技巧娴熟,他们的诗歌作品也具有非常突出的品味与格调。而诗歌作为一个载体,可以将作者的品格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客观世界中,从而创造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文学作品经常会描写日常生活,生活又离不开吃穿住用。古代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甚至还会略有节余。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们虽然辛勤劳作,却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更别提富足安康,宋代诗人张俞就曾感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下面分享三首《蚕妇》,对比鲜明,词浅喻深,值得后世称赞。

《蚕妇》其一

唐代·来鹏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来鹏是晚唐诗人,他自小家贫,又屡试落第。诗人为了生计,曾在各个幕府间行走。黄巢起义爆发后,诗人为了避难,曾四处漂泊,处境极其艰难。来鹏的诗歌多抒写羁旅之悲、思乡之苦,也有不少歌咏农家生活的作品。

这首诗就通过描写一位蚕妇的悲戚境遇,展现出晚唐社会的现实状况。诗的大意是:那些蚕妇从早到晚地采桑,生活非常艰辛,每到百花盛开的时节,养蚕人都会忙碌不停。若是那些蚕妇都开始爱上赏花,可能就会冻死那些豪门女子。

黄金屋,化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繁华事,指吟风弄月、赏花弄草之事。作者用“黄金屋里人”可能会冻死,反衬出蚕妇的“不闲身”,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农家工作的重要性。

她们并非不喜欢美好的大自然,也极其羡慕富家女子的闲情逸致,可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却不得不埋头工作。全文表达委婉,对比鲜明,表达出作者对蚕妇的同情,以及对剥削者的愤慨之意。

《蚕妇》其二

唐末·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苧麻。

杜荀鹤生活于唐末的动荡年代,由于藩镇割据,硝烟不断,百姓们经常食不果腹。诗人曾亲眼目睹很多农民背井离乡,饥寒交迫,心中悲慨不已,却又无能为力,只好挥洒笔墨,抒写自己的愁闷。

作者以蚕妇的口吻告诉大家:我脸色蜡黄、不敷脂粉。生活如此艰辛,岂能知道世间还有荣华富贵。人道我养蚕辛苦,可是为何我身着粗麻布衣,而不能身穿绫罗绸缎。底事,因何,为什么的意思。

作者用蚕妇的“饥色”,与一般妇女的“粉色”进行对照,揭示了蚕妇们的生活艰辛。可是她们一年到头不停地忙碌,只能“浑身着苧麻”;而那些遍身绮罗的人,却不是养蚕人。

贫穷的生活限制了她们的想象,她们竟然不知道凡尘中还有“荣华”。她们或许还会认为,自己天生就没有享福的命。全诗短短四句话,朴实无华,却工于刻画,令人咀嚼不尽。

《蚕妇》其三

明代·朱诚泳

脂粉无心懒去施,求桑常恐饲蚕迟。

绮罗多少红楼女,睡熟纱窗日上时。

朱诚泳是明代中期诗人,明太祖次子的玄孙,安徽凤阳人,曾袭封秦王。他喜欢先贤的文学作品,经常利用闲暇时光进行诗歌创作。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蚕妇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农家艰苦日子的同情。

宋代诗人谢枋得曾写过一首《蚕妇吟》,“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作者借助描写富贵女子彻夜不归,反衬蚕妇生活的辛苦。朱诚泳的这首七绝表达了相似的主题,却运用了不同的意象。

蚕妇因为担心蚕宝宝没有桑叶吃,所以没有空闲涂抹脂粉,只是一心惦记着蚕桑。而那些穿着绮罗的“红楼女”,她们睡熟纱窗,直到日上三竿。截然不同的生活画面,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不愧为词浅喻深的佳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9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