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重读弟子规1,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听

发布时间:2024/9/30 13:06:03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是古代的一部儿童启蒙作品,内容涉及到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堪称一部古代道德教育!

全文共句,个字,分为七个主题,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第一部分内容,入则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一直到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是学生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古代先生们的训示和教诲编定而成。

他教导我们,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其次做事要严谨,要守信用。

我们要平等友爱地跟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处,主动去接近那些品德品质高尚的人,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多看书,多学习,多充实自己!多么正能量的书呀!为什么那么多人抵触他?

在我认为,《弟子规》是教育人在儿童时期建立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就是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懂礼仪,懂礼貌,好好学习,好好读书,天天向上的启蒙书,没有那么大怨恨吧!

但现代的人抨击他是不好的,腐朽的,应该鄙弃的传统经典,特别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他们认为是在培养人的奴性,全都听父母的,就会让人愚蠢,愚顺,愚衷,没有自己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方向,评论就是一锅老鼠屎!

太偏激了,太绝对啦!

其实一本书,都有它好的,也有它坏的一面,就看我们怎样阅读,怎样理解?

“首孝悌,次见闻”,这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第一点,也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根源,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

从小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听父母的话,何错之有呢?

凡是人,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

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这是多么正能量的观点,我们为什么要去批判他,不明白,不理解,不懂!

不管世人如何地抨击他,如何说他内容腐朽,如何说他内容陈旧,如何地说他教条主义,但是他在我的心里,真正是一本好书,真正是一部好的启蒙作品,我会让我的孩子从小去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0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