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从张艺谋抄书到博士生背文献死记硬背真的一

发布时间:2022/10/26 13:34:57   

一直以来,“死记硬背”就像一个过街的老鼠,人人都要喊打。难道死记硬背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数豆”拟通过张艺谋和罗胖抄书、博士生背文献的故事,结合自身经历,谈谈看法。

张艺谋和罗胖抄书

“数豆”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张艺谋的作业》,这本书是由张艺谋口述,中信出版社的方希老师执笔撰文。“得到头条”主理徐玲在解读这本书时将“舍得下苦功夫”作为“老谋子”的人生攻略之一。张艺谋年轻时爱好摄影,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身边也没有懂摄影的高人可以指点。为了系统地学习摄影知识,他所采用的办法,笨到你都不敢相信,那就是抄书。他把图书馆里所有能借到的关于摄影的书,包括美学散论、摄影构图、暗室操作等等全都借了来。书借来之后,不管看不看得懂,先整本抄下来,再慢慢揣摩。他相信“过眼千遍,不如过手一遍”。就这样,张艺谋整整抄了三年书,一共几十万字。抄完书,以前完全看不懂的理论,好像懂了一点点。抄完后,张艺谋老老实实照着书里的方法练硬功夫,不走捷径、不耍小聪明。

据徐玲透露,罗胖年轻时也一句一句抄写过《左传》和《史记》,至今受益无穷。

博士生背文献

由张艺谋和罗胖年轻时的“抄书”,“数豆”想起一位博士生导师在一次研究生指导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的一个经验,他让博士生入学后花一年时间将本领域内的经典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全文熟练地背下来。学生自然是很不理解,都读到博士了,还让像小学生一样背课文?但是敢怒不敢言,只好照做。三年下来,效果明显,他的学生理论功底明显比其他学生扎实,尤其是写英文论文,完全不需要跟“老外”合作,自己写的就是很标准的美式英语,发的SSCI一区论文数量明显比其他学生多。学生反映,这都归功于导师让他们背的那些经典文献,因为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包括其中常用的句子,写作时信手拈来。由此看来,看似最笨的办法,效果却非常明显。

“数豆”抄书考博

对于抄书,“数豆”本人也深有体会。考博那年,招生学校指定参考书目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而且明确告诉我们考试时经济管理科目的题型是论述题。当时与我一同备考的多位“战友”采取的策略均只是翻翻这两本书,认为论述题主要靠自己发挥,没有必要去记诸如概念之类的内容。但数豆因为本科时学的是政治经济学,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硕士期间的西方经济学也学得不扎实。因此决心借复习考博的机会,好好地啃啃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

“数豆”将书中的重要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全都抄录下来,光笔记就做了两大本。然后再去背这两本笔记中的重要内容。在博士入学考试时,虽说是论述题,但是平时积累的概念和知识点可以信手拈来,而且概念准确,不含糊。“数豆”的笔试成绩在全部考生中排在第二名。我的体会是复习期间的抄书和背诵,对于我考博取得良好的成绩乃至我现在的学术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理解记忆和背诵记忆应互为补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古代私塾教学都是从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开始的。先记住了,再慢慢消化理解,这是几千年来沿用的学习方法。既然存在,就还是有其一定的合理之处。

当然“数豆”并非要倡导死记硬背,“数豆”认为,通过理解记忆当然是最佳途径,但是背诵记忆有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既不能一味地强调理解记忆,而否定背诵记忆的作用,也不能过度强调“死记硬背”的作用,而不鼓励学生通过理解去记忆。二者应该适度结合,该背的要背,该理解的要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2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