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孝子必忠臣儒家的忠孝观念

发布时间:2023/2/25 21:22:01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句话在《论语》开篇,体现了儒家孝子必忠臣的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也就是儒家的“忠孝观”。为何会有这样的认为?孝敬父母是天伦,毕竟客观的血缘关系在哪里。但忠于君主为何也是天理呢?

溯源根本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根植于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其中周公制订的礼乐制度对儒家思想是根本性影响。尤其是宗法制对儒家思想的影响,也就必然会形成“孝子”必“忠臣”的伦理逻辑。

我们都知道,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国家也就形成了一种“家国同构”的政治形态。君主兼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也是全天下所有人的“父亲”,在一定意义上与臣民就有了“血缘关系”。

“家国同构”理念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称呼上,家里父亲被称为“家君”,君主被称为“君父”,官员对君主是“臣子”对百姓是“父母官”。无论是客观上的血缘关系,还是政治上强行赋予的血缘关系,其结果就是“孝”成为了带有道德和政治双重色彩的观念。

在君主专制时代,历届君王都倡导以孝治天下,以汉代为例,汉代选官制度“察举制”其中有举孝廉,把孝作为考察人才的标准。皇帝谥号中也以“孝”命名,我们熟知的开启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与汉景帝,谥号分别是“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北伐匈奴的汉武帝谥号亦是“孝武皇帝”,汉代大部分皇帝谥号都有“孝”字。

先秦儒家的“忠孝”理念

先前在一期文章已经谈论过,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先秦几位儒家代表人物都是反对愚忠愚孝的。对于父母以及君主的过错,他们几位主张的是进谏。而孔孟荀三位在事父与事君的事情上,都认同《礼记》中“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孔子推崇尧舜以及三代之治,对于暴力推翻夏朝的成汤以及推翻商朝的周文王、武王,都认为他们是合理合法的。孟子更是说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还能把数千年后的朱元璋气得要把孟子开除出孔庙祭祀,可见孟子的主张对于专制君主的刺激。

荀子更是在著作《荀子君道》中表达了自己主张“请问为人君?曰: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请问为人臣?曰:以礼侍君,忠顺而不懈。请问为人父?曰:宽惠而有礼。请问为人子?曰:敬爱而致文。请问为人兄?曰:慈爱而见友。请问为人弟?曰:敬诎而不苟。”从君臣、父子、兄弟三者关系都有论述,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是我们所见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那套愚忠愚孝的说法,而这种愚忠愚孝思想从何而来?

法家的“忠孝观”

韩非子在其著作《韩非子忠孝》篇中阐释了法家的忠孝观念,对于儒家推崇的尧、舜、汤、武是极力批判,认为尧舜禅让是天下混乱的根源,汤武革命是乱臣贼子犯上作乱,主张“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

法家的这种忠孝观念,刚好符合法家主张君主集权专制,防止臣民犯上作乱的思想,当代学者刘木鱼(刘铎)在《非法非人治》中提到:法之卫意,在乎君政,政之所为,在乎一道,就是对此的最恰当的总结。

儒皮法骨的“忠孝观”

从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三纲”“五常”的主张,此时“纲”的意思还是“表率”,君主要做臣民表率,父亲要做子女表率,丈夫要做妻子表率。此时的“三纲”是对君主、父母、丈夫的要求,虽然其中把臣民、子女、妻子放在从属地位,也不是其后的绝对服从的意思。

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王看似重用儒学,实质上偏爱的还是法家学说,自然要对儒学进行修改。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一方面儒学地位的提高,对于皇权的依附性也在加强;另一方面,对于儒学的修改也在加强,使其不断适合君主专制体制。

自然对于儒学核心的“忠孝观”会有修改,法家的的忠孝理念最符合君主心意,不断扩大君权、父权、夫权,对于臣民、子女、妻子只提义务,忽视权力。朱熹“天理”思想更是把“三纲五常”更加强化,强调君王在待臣以礼,臣子就要绝对服从君王;子女对于父母更是绝对服从,“孝敬”自然成了“孝顺”;妻子更是要对专情于自己的丈夫生前服侍,死后守节。

现如今我们熟悉的那句“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则是常见于明清时代的小说、戏曲中,而明清两朝刚好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时代。此时儒学中“忠孝观”最好的体现,只要将蒙学读物,成书于宋朝的《三字经》与成书于清朝的《弟子规》对比一下就能知道了。

《三字经》开篇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后面还有“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对于君臣、父子、夫妻关系都有提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而在《弟子规》中开篇就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后面全文只提及子女应尽的义务,没有说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侧面反映了此时的儒学已经彻底沦为君主手中的政治玩物,成为了老百姓精神的枷锁。

时至今日,在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下,无论是“国学班”读《弟子规》,还是企业里学习《弟子规》。不否认《弟子规》其中有少量可以借鉴的部分,但大部分都是依附于专制主义思想。要分清有些别有用心的“机构”,他们打着“国学”幌子不加改造地宣传《弟子规》等,到底是增加我们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是为了培养“忠臣孝子”,好让有些人可以名正言顺地作威作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7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