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为何这么说

发布时间:2023/4/27 17:51:38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大约是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崎岖、峥嵘、突兀、强悍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同时又表达诗人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篇幅较大,不是一般的古诗。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践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直抒胸臆,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在诗句中处处可见押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

诗中大量引经据典,例如,蚕从及鱼凫,五丁力士开山,六龙回日等。李白又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

而后一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更是刻画了行人在蜀道上行走就如摸着星辰、仰头屏息,甚至用手抚摸胸口长叹不止的艰辛的行走感受,细致入微,把蜀道的艰难写得入木三分。

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之后,“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则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

蜀道剑门关

最后,诗人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末尾,诗人再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将情感升华到最高点,同时与首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呼应,总结了“蜀道之难”的全文内容。

《蜀道难》以壮阔的气象、夸张的想象、浪漫的激情而作,是李白的精彩代表作之一。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

李白对此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5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