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很唯美的一句,诗中的杜鹃鸟,又叫杜宇、子规、催归、蜀归。它常在夜里鸣叫,声音凄切,所以唱在诗词中用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关于杜鹃鸟的诗词歌赋很多,最典型的典故是望帝化杜鹃的故事。相传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名叫鳖灵当了宰相。那时候洪水肆虐,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解除了水患。望帝杜宇见他功高,所以退位让贤给鳖灵,而杜宇自己则隐居在西山。杜宇生前注重三农,死后化为杜鹃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而此时正是杜鹃花开放之时,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它是苦啼而流出的鲜血。杜鹃鸟(子规,杜宇)在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今天和大家一起读一下10个含有杜鹃鸟的千古名句。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无题》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暮春三月,柳絮纷飞,耳边尽是杜鹃鸟的声声悲啼,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时候李白听说被贬的王昌龄路过了五溪。李白心中有对朋友王昌龄的担忧,也有对现实的愤愤不平,他只能把这些感情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它能陪着王昌龄直到夜郎西。3、宣城见杜鹃花/子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诗人曾经在四川听过杜鹃鸟凄恻地啼叫,那时候正是杜鹃花开。现在正值暮春三月,宣城的杜鹃花盛开了,就好像故乡的杜鹃花一样。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在这暮春三月鸟鸣花开的时节,出游在外的游子李白在正思念他的故乡。4、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愁眉不展,后来生活安顿下来了,感觉到这地方风水人情都不错,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的,可见苏轼的乐观心态。纵使傍晚雨中有杜鹃啼叫,也丝毫不影响他的“老夫少年狂”。5、赠梁任父同年清代:黄遵宪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这首诗是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强决心和对梁启超的热切希望。祖国的每一寸山河都像黄金一样珍贵,而今却被帝国列强瓜分了,这个责任谁来负责呢?作者愿意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虽然力量微薄,但是愿意为中华之崛起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6、送春宋代: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花落了又会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7、乡村四月宋代: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8、忆王孙·春词宋代: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茂密的青草可使她想起久客不归的王孙。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杜鹃鸟儿一声声啼叫,悲凄的声音令人不忍听闻。眼看又到了黄昏,暮雨打得梨花凌落,只能深深闭紧房门。9、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唐·白居易《琵琶行》这句表明白居易住的地方比较偏远,一天到晚都只能听见杜鹃的悲啼和猿猴的哀叫。也衬托了白居易的悲凉境地。10、杜鹃花近代:秋瑾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关于杜鹃鸟的诗词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补充分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