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才了蚕桑又插田原创散文

发布时间:2024/1/14 13:59:48   

文/吴鲜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人间四月天。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又是一年呵!忙碌的乡村四月,春耕大忙时节的开启。多年之前,当我还是一个乡村少年的时候,对于采桑插秧,不仅亲历亲为过,而且还感触良多,记忆尤为深刻。

我的家乡桐城,地处皖中,属丘陵地带,水田和山地大约各占一半。水田种双季稻,山地多种植耐旱谷物。直到后来,乡人们引进桑树种植,才开始了养蚕的副业。主业插田已累得我们腰酸背痛,再加上还要去山坡上采桑,在每一个清晨天刚放亮的时刻,那年岁月,诸多的不情愿,但,也没得办法呀!谁叫我们出生在农村呢?

蚕桑,插田。多么富有田园诗意的生活呀!妻常调侃于我:多好的诗意生活,你的乡村年华。啊?哦!妻呀!你可不知其中的艰辛呵!天刚麻麻亮,我们就得起床,大弟去往河滩放牛,我和小弟带着自制的竹钩(小弟的发明),前去山坡上采桑。

采桑可是一门技术活,必须就着清晨新鲜的露水采摘,采下的桑叶还要细心的放好,老了不行,蔫了也不行,都卖不上好价钱。好在小弟聪明,他偷偷学会了采桑老手们的做法,自制了一根带钩的竹竿,能够采着桑树尖上的嫩叶。那些个亮晶晶的早晨,那些个挥汗如雨的日子,那些个卖了钱买本子的欢畅心情,那些个坚韧不拔一路向前的进发精神。

多年之后,我每次回老家,经过坡上桑树林之际,我都会驻足良久。那里,仿佛依稀可见当年我们的身影,一个又一个的乡村少年,身陷其中,嫩绿清亮,汗水和着露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在脚下的泥土之上,阳光未出,但我们的笑脸不就是一轮初升的太阳么?向着光明,向着希望,努力进发着,一天又一天,矢志不渝。

水田漠漠飞白鹭。农谚有云:不插隔日秧。乡村自有乡村的法则,我们趁着天还没亮头顶上尚有月光的时刻,就起床出发,走进秧田,拔秧,扎秧。这一直以来都是母亲和我该干的活。大弟放牛回来,小弟就会和大弟一起,抬着秧苗送往一块又一块的水田里,我和母亲都知道,这一天的活可不轻,水田刚刚被犁过,明晃晃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泥土深处的气息。

一整天的躬耕劳作,到傍晚收工的时候,人累得站都站不稳。好在母亲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干什么事都要比别人强,(那一年,父亲突发脑溢血英年早逝),从不在我们兄弟仨面前喊一声苦叫一声累,默默地坚守着,坚挺着。一个家,下有三个年幼的孩子,上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在地里创食的日子哟!累是常态。母亲常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念书,走出这块黄土地。不错,黄土地养人,黄土地更累人呀!

才了蚕桑又插田。在今天看来,这好像是一份美好的记忆。殊不知,当年的我们,可不这样想。我们老想着山那边的世界,一路抬头,望着天,望太阳,望月亮,总盼望着能走出脚下这片累人的土地,走向轻松的远方。多年以后,在母亲一路含辛茹苦的抚育下,我们兄弟仨一个个的相继考上了大学,终于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幸福的生活,轻松的日子,城市的行走,惬意的四月。

一晃,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母亲也明显地一天比一天变老了,如同故乡的土地一般,老得连我们都有些陌生了。年前回家,母亲倚在老屋的大门框上,手指着不远处的田野与山坡,问我:娃儿,还记得当年么?你父亲过世早,那时多难啊!只有不停地在地里刨食,才将你们拉扯大。娘,我们怎么会忘呢?忘了谁,也不能忘了您和养活过我们的这块土地呀!

不忘就好,母亲开心的笑了。末了,母亲一再叮嘱于我,再过些时日,坡上的桑果子就要红了,新米也该上市了,你带媳妇孩子回家来,住上一宿,也享受享受现如今的乡村振兴。想不到年迈的老母亲居然也知道乡村振兴,真是一个与时俱进睿智有加的老人呵!

母亲,乡土,蚕桑,插田,亲历过的抑或未曾经历的,记忆中的抑或继往开来的,乡村少年,人到中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苦难辉煌,一路汗水,一路艰辛,一路坚守,一路坚强。故乡养育了我们,母亲教会了我们,那份受益终生的乡村精神: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奋勇向前,未来可期。

才了蚕桑又插田。忘不了的乡土,回不去的往昔。但在我们的心中,始终都有那么的一份念想存在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未来阔步迈向前。水田,插秧。山坡,种桑。故乡的土地哟!没有一块是闲置的,故乡的的人们哟!没有一个是闲暇的!

珍惜好时光,开创新生活。不仅在当年,更要在当下。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历史是不容忘却的。我们同样懂得,未来是可以开创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一年又一年,努力永向前。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对此,一路走来,我们始终都是坚信不疑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1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