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孝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20 18:04:27   
“孝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康会长细讲《弟子规》第十六集(中)▲康老师细讲《弟子规》第十六集(中)康会长细讲《弟子规》精彩节选什么是孝?就是内心顺,不是总反对谁,谁说话你就冲人几句,一定要顺,这个顺,我们体会体会,我最近学《弟子规》“入则孝”这一部分,我对“顺”这个意义有了一些理解,我知道“顺”的好处。为什么有人学了传统文化还是没有改变命运?你看他做的很好,做事也不懒,也很认真,那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原因就是不顺,他外表是强迫自己装的,内心并没有变化。要知道“顺”是顺于心,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全是心性之学,你要在内心上下功夫的。要心顺,心丝毫没有逆,没有讨厌别人,没有抱怨,要内心顺从,你内心顺了,自然而然你就能尽到你自己的本分。在学校里我们的本分是什么?我们是学生,要听老师话,老师的教诲,老师对我们的批评要接受,这就是学生的样子。那么我们又是小辈,又是学生又是小辈,又是儿女,又是弟弟,又是下级,好几个身份我们都要尽到。对父母来讲,我们很多人都是儿女,对老师来讲都是学生。所以说要听话。什么是听话?说实话,我以前不明白为什么要听话?后来学传统文化了我才深刻理解,但是要让听话,就要知道听话的好处。我们作为老师,必须把这个听话的好处讲清楚,讲明白。其实就是我们做到听话就是顺。听话从哪学来?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听父母话,我们才能听老师的话,才能听长辈话,在社会上才能听上级领导的话,跟朋友交往才能听朋友的话,全是这么来的。如果你根本就不能听父母的话,你到社会上能听你上级领导的话吗?你能听朋友话吗?夫妇两个,你能听丈夫的话,能听妻子的话吗?不能啊,你不能听话就不是“敬”,不敬的人就很无理,无理的人,心里没有尊敬的人,这个人一生想过好日子,很难啊!因为他没有敬,他会肆意妄为,他会为所欲为什么都干。等着他的就是灾难、痛苦没有别的。“不逆于伦是之谓畜”这叫蓄也就是孝,孝者蓄也,是故孝子之事亲也。一个孝子侍奉自己的双亲,“双亲”指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什么是道?“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父母在世时要孝养,我们在《弟子规》当中的《入则孝》篇也讲过:“养有四种:养身、养心、养智、养慧;养身就是照顾父母,让她生活上不缺乏”。在《弟子规》上讲就是:“冬则温,夏则淸;晨则省,昏则定”。这一部分就是养父母之身,对小孩子讲呢,就是孩子还小,没有收入,他不可能给父母金钱,只能在身体上给予照顾。在自己尽心上,给以父母帮助。那么成年人,我们有收入了,我们有能力了来奉养父母。那就是他在物质生活上不可以缺乏,而且让父母高兴。“养”生则养,养身、养心,养心就是什么呢?“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一部分。就是不让父母忧心,如果你虽然在生活上给父母照顾的很好,但在平时做事时常常让父母为你担心,这也是不孝,你没有做到养父母之心。当然,这只是给大家说这个道理,但是现在父母好像不理解你,比如说我学习传统文化,父母不理解,你学它干啥?以后生活怎么办?这是父母错误的观念,父母不理解。那错误的观念怎么对待呢?接下来有就是养父母之慧这一部分,“养身、养心、养志”养志就是完成父母的志向,也就是《弟子规》里的“冬则温,夏则淸;晨则省,昏则定”,做到这部分就是养志。“事虽小,勿擅为;苟擅,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几句经文也是养父母之志。最后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都是养父母之志。那养慧呢?“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就是父母亲有过失了,我们要规劝,我们令其改正,这是养父母的慧,因为我们知道父母亲如果有过失,如果不改变,那么我们知道他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到那时就为时已晚了。所以说,我们要劝谏,不能陷父母于不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2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