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春运时读回乡偶书,满满都是中年人的苦

发布时间:2025/3/25 11:03:28   
昨天,你喝腊八粥了吗?家里腌腊八蒜了吗?过了腊八,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最有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春运也正式开始了。预计,在40天左右的时间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有道是,春运虐我千百遍,我待春运如初恋!!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两个字——回家。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可对于离家拼搏的旅人们,一年里又能在家几天呢?就像南拳妈妈唱的那样“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今天,小琦和大家聊两首应景的诗吧,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两首》。三四岁时就能流利的背出来的诗,人到中年再品味一遍,多了几分感怀,有种泪撒衣衫的冲动。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年少时离开家乡,直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风尘仆仆的归人,却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唐武后证圣元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少时即以诗文知名,但传世诗作却不多,除了这两首《回乡偶书》,也就是那首“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咏柳诗最为脍炙人口了。另外,贺知章流传下来最知名的典故就是称赞李白为“谪仙人”。唐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圣呀!说回这两首诗,落叶归根是中国传承五千年文化思想的传统,一种近乎执着的痴迷信仰。这两首诗,寥寥56个字,一个思乡、归乡的老人,跃然纸上。忽然想分享两首歌词——《故里》和《秋声叹》。想家的时候,不妨搜来听听。听哭了可不赖小琦呦~少小时风华意气锋芒露尽,想证明自己,所以才背起行囊离开你。一个人天涯浪迹生死未定,尝尽了委屈,蹉跎岁月里苍白了多少发髻。登高时炊烟四起珍馐甘醴,却少了自己。故乡曾为我流干了多少泪滴。梦寐里秋雁归去枯叶落尽,已不甚唏嘘,荏苒时光里淡褪了回忆。年少轻狂时,总仗剑走天涯,想看尽世间繁华。却不想落得一个四海为家,历尽风霜的结果。蓦然回首,鬓角发白,才发觉家乡已是梦中的镜花水月,回头无路了。南国清秋,荻花凋败。残风斜阳,单薄衣衫。子规声声催人归来,怎奈青丝早已斑白。柳絮纷飞的故乡如今安在?漫步江畔,萧声渐淡。月色苍染,游鱼四散。年轮圈圈烙进沧海,血染衰鬓被风吹开。浊眼噙满泪,哽咽了悲哀。一声喟叹,两行泪拆,月怎懂离家的无奈。明月何时能照我还,恐归期漫漫……铁马金戈,征途塞外。迟暮之年,解甲归来。门僮已散家已破败,无奈青丝早已斑白。柳絮纷飞的故乡已然不在。浊眼泪风干,故乡已不再。一生峥嵘,只求一次归来。谁料人世换?我愿以我余生,赎回旧时安然。写了这么多,你有没有想家呢?反正小琦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祝大家都能抢到一张回家的车票,在家里度过一个团圆年!文/古韵琦谈大家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2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