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生活环境 >> 对待书籍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智慧弟子规
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坏就补之
“虽有急,卷束齐”:看书的过程中,若临时遇到急事,不得不离开,应先将书收拾整齐、放回原处,不能扔下就走,或把页角一折,做个记号,这对书是不恭敬的。最好是用书签夹在里面,以便下次查阅。
“有缺坏,就补之”:假如书籍有残缺破损,则应立即补好,保持书的完整美观。
“韦编三绝”的成语,也讲述了这个道理:孔子少年时勤奋好学,17岁便因知识渊博而闻名鲁国。到了晚年,孔子喜欢阅读《易经》,但因其意义难懂,他一遍看不懂,就再再翻阅、反复学习,直至弄通为止。当时还没发明纸,书都是用竹简做成,再用牛皮绳穿起来。因为孔子每天不断阅读,牛皮绳被磨断了三次,每磨断一次,他就弄一条新的穿上,让书一直保存完好。(最后,孔子把对《易经》的研究心得,写成了十篇文章,名为《十翼》。后人将《十翼》附在《易经》后面,作为《易经》的补充。)
小的时候,我是很喜欢读书的,家里的书不多,都是读了好多遍。我想家里要是有很多的书籍,自己是不是会不一样呢?毕竟读的书多和少,暂时是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只要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看出差别。
我有个同学他家图书特别多,他的作文写得也好,我觉得这就是长久的熏习造成的。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重视物质的生活,吃喝上的花费自是不少,而家里的书籍真是少之又少,甚至于没有。
甚至你把他当成摆设,对自己孩子的影响也是不一般的,因为孩子天生就是好奇,只要是家里的图书,不用你去说他自己就会去看。远比我们每天苦口婆心的去说教好得太多了。
各位看官您可以自己想想,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就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比如,愿孩子能够有宏大的志愿,就多买一些人物传记。愿孩子懂事,就可以买弟子规等传统教育的书籍。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