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柳绿桃红春又往,愁结千丝网飘雪依依

发布时间:2022/10/6 18:12:20   
北京皮肤病哪个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48924.html

词/飘雪依依

图片网络下载,感谢原创作者

『蝶恋花◆愁结千丝网』

独倚阑干遥眺望。

一叶孤舟,千里烟波漾。

江阔子规归去朗。

鹧鸪句句愁人想。

柳绿桃红春又往。

暗自销魂,愁结千丝网。

遥夜时闻更漏响。

那人别后相思偿。

子规,又叫杜宇、四声杜鹃、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归。其中四声杜鹃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又有一说与屈原有关,但并未广为流传。《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唐·杜甫《子规》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宋·谢逸《菩萨蛮》词:“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宋·陈亮《水龙吟》词:“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唐: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宋·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鹧鸪,鹧鸪的形象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它的叫声像“行不的哥哥”,充满离愁别绪,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鹧鸪在古诗词中的含义和象征:一、离别。佳人执郎之手,泪眼相看,泣声如咽:哥哥,哥哥,你别走(行不得也,哥哥)。借以常喻惜惜别情。唐朝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二、悲情。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清代尤侗《闻鹧鸪》有曰:“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鹧鸪声里,陌上行人前路无测,凄苦之绝境可见一斑。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三、爱情。因喜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意象如同“燕子”“鸳鸯”。唐代刘禹锡有《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借鹧鸪之和鸣,衬“欢不见”之落寞。诸如温庭筠、李洵之《菩萨蛮》词中鹧鸪皆有此意象,“双双金鹧鸪”、“双双飞鹧鸪”等,不足而论。四、相思。情爱所致,离别之苦,悲情油然而生,为以上集大成者。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和,郎从何处归?”闺中女子,思念远方情郎之愁绪.相思之苦,含蓄而致韵。

销魂,俗谓人的精灵为魂。因过度刺激而神思茫然,仿佛魂将离体。多用以形容悲伤愁苦时的情状。

愁结千丝网,心中的离愁别恨就像那一张张千丝万缕的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

更漏,古时夜间凭漏壶表示的时刻报更,所以漏壶又叫更漏。

#鹧鸪#

¥李清照诗词集京东¥.8购买

作者:闲敲平仄两三首,静读诗书方寸心。宋雨唐风文海沐,高山流水遇知音。一个喜欢喝着咖啡敲诗的女人,很高兴在诗词的海洋里与您相遇。感谢您一直以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9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