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义工学习蔡礼旭细讲第子规幸福人生讲
年美好人生講座-細講《学生規》蔡禮旭主講 (第三集) /2/16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諸位友人,众人早晨好!我們昨天提到,事實上,宇宙、社會、家庭的安稳並不是沒有辦法達成,關鍵就在每個人的那一念心念。若是自私,就會發生衝突;若是時時也许為人著想,家庭、社會就會圓滿健康。昨天也提到,一個儿童若是從小就可以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那他從小他的起心動念就開始栽培本身的福份,以是從小就领会培福、積福。因為有這分故意,他领会讀書志在聖賢,要把學的德性學問好好的去奉獻這個社會。以是,他一入社會就领会替社會造福,他的福份就愈來愈大,到了暮年福報現前,就也许安享暮年。
我們中國人講五福,此中有一福叫「善終」,再白話一點,便是很好死,不會死得很困苦,俗話講不會不得好死。這句話彷佛是罵人的話,不過諸位友人,現在這句話不算罵人。算什麼?算一個遍及的現象。我們記得小時候,還频频聽到某位長者昨天睡覺很安祥的就去了。現在這樣的情況多未几?未几了。為什麼往常的人他也许很安祥的離開這個世間,而現在的人死的時候或者都要抢救,死的時候均或者昏迷不醒?那都是因為他不晓得照顧身體,他不晓得栽培本身的福份,福太薄了,就沒有辦法善終。以是人要有福份,开始還在一念好心。往常的人故意比較和蔼,處處為人著想,以是死得很輕鬆;現在的人比較自私,臨終前還患得患失,许多事宜還很執著,都放不下。我們要暮年纳福,要晓得心存善念,要晓得時時能夠放得下來,不要執著。
许多人都覺得,人的毕生彷佛是要開始劳动才會對社會有幫助,然後人老了以後,就比較沒有辦法盡本身的心力。以是个别都覺得,彷佛二十歲到六十歲這一段,才是造福社會的黃金時段,许多生活規劃都是這麼談。其實,當一個儿童從小便是担当聖賢教誨,他的人生絕對不是惟独四十年的风景。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儿童從小以仁愛故意,以德性故意。我們曾經在課堂當中,有個儿童他才兩歲多,第一天去上課,上完回來,他的父母問他:你今日學到什麼?這個儿童馬上精力抖擻說了四個字:孝順父母。他的父母也很震驚,兩歲多的儿童學得特别篤實,特别紮實。
第二次去上課的時候,剛好老師請许多的同學上來分享,這個禮拜做了哪些孝順父母的事宜。因為學問貴在力行,學了以後,回抵家裡要好好落實。以是许多的同學都上來講,他幫父母端洗腳水、他削瓜果給父母吃。這位兩歲多的小友人,看到這些老大哥、大姐姐都做到這些孝行,讓他生起模仿之心。以是諸位友人,大人教儿童是一個办法,儿童教儿童又是另一個好办法,所謂「相觀而善」,他會相互觀摩。這個儿童第二節課归去,馬上就拿著茶杯去端開水給他的父母喝。
諸位友人,他兩歲多就時時有這樣的故意,所謂「福田心耕」,他已經在栽培本身的福份。不异的,他這樣的行為是修身,他也會感動他的父母。連兩歲多的儿童都领会端茶給父母喝,都领会處處為父母設想,坚信他的父母本身也會感覺,連儿童都這樣,我本身要更積極力行孝道。以是這個儿童已經開始在齊家。這個儿童的事例,我在中國大陸已經講遍了五湖四海,甚至於還揚名外洋,把他這個故事講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因為有這個儿童真實的修身时刻,我們才干夠把這些事例進而去推廣,讓更多的人、讓天下的人都能夠引以為模仿。
以是,一個儿童若是從小受聖賢教学,他的性命絕對不是從二十歲才開始發光。從幾歲?若是剛好這個媽媽懷孕的時候就领会給他放《学生規》,給他聽這些聖賢經典,或者這個儿童毕生出來第一句話說什麼?或者說「学生規,聖人訓」,那這個儿童從诞生就也许弘揚聖教,他的性命也许從小就有價值。再來,從小讀聖賢書的儿童,他長大造福社會,他的聪慧會與日俱增,他會愈老愈值錢。走到哪裡,许多的後生晚輩都要親近他,因為唯有親近他就也许获得许多人生的啟示,減少许多無謂的探求。以是担当聖賢教誨的人,他的性命不是六十歲結束,而是會到他老都會很有價值。
我的老師釋淨空教导,往年已經七十九歲了,走到宇宙各地都有一大堆的學生盼望能获得他的教誨;不然则我們中國人盼望获得他的教誨,現活着界上各個宗教、種族都特别盼望能親近這位長者,這位老師。以是他的性命絕對不是六十歲結束,他的性命什麼時候結束?不會結束;因為他的教誨是從真誠心中發出來,真誠心也许高出時空。《中和》裡面講,「誠者,物之終始」,真誠必定也许造诣事宜,况且至誠如神,至誠也许感通。用真誠心做出來的言語、行為,不會因為時空而改變他的影響力。以是諸位友人,孔老汉子死了嗎?他的精力長存,垂範後代。
范仲溺毙了嗎?在二00二年,大陸舉辦了一場寰球華人讀經的活動,來自馬來西亞,來改过加坡、香港、印尼,许多场合的華人都到了山東曲阜。此中邀請了一個特別來賓,便是范仲淹的嫡傳後代,已經八百多年,他的後代都很有造诣。我在演講當中結識了兩位,此中有一位我看他臉大大的,耳朵耳垂很大,我們中國人說的,一看便是富貴相。以是他的教誨,八百多年來還影響著他的後代子孫。他的這地位孫在山東曲阜的活動當中,上任唱了一首歌,他們把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譜成一首曲。當他唱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坚信范仲淹在天之靈,他也會覺得他這毕生真有價值,這毕生沒有白來一遭。以是,當我們的儿童從小担当聖賢教誨,就领会用真誠、用愛心去經營他的人生,坚信他這毕生的價值會千古流芳。
諸位友人,當你為人父母,為人長輩,你究竟要讓你的儿童經營出什麼樣的人生格局,這個很急迫!你是盼望他能垂範後世?還是盼望他不要餓死就行了?我們的头脑觀念會直接影響後代子孫。諸位友人,做人要有志氣,當我們领会中國文明也许解決這個社會跟宇宙的問題,我們應該責無旁貸,要英勇走出來。諸位友人,英勇走出來也不必拋頭顱,也不必灑熱血,唯有從哪裡開始?從本身的修身開始做起,许多的大事業都是從小场合一步一步做出來的。《大學》裡面有一句特别急迫的教誨,「自皇帝甚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意义便是說,无论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販夫喽啰,他要把國治好,要把家治好,动手處在哪?修養本身的德性、學問。當你有德性、學問,就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是很複雜的事,你把它抽絲剝繭,其實很簡單。
我們已經熟悉到,有怜恤之心,念念有怜恤,人人都有怜恤,社會就可以夠往大同宇宙發展。我們進一步要再思索,一個人的怜恤之心從哪裡開始培養?從哪裡动手才干夠長養他的怜恤之心?我們總要把第一步找出來,這第一步在哪?好,我們频频把思索不停往根底去头脑的時候,谬误就出現了。一個人對父母都不贡献,他會去對其余的人贡献,你坚信嗎?以是,《孝經》裡面有一句話說到,「不愛其親」,不愛他的父母,「而愛别人者」,而去愛護别人,這個叫「悖德」,這是違背一個人的道德,這是弗成能出現的。
我在課程當中,曾经經請教過一些還沒有結婚的女性,我就問她們,我說:有一個男士他很積極探索你,數十年如一日的勉力。現在還有沒有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的愛情長跑?現在比較沒有。他探索你三年,三年如一日,你有任何的请求,他必定盡心盡力幫你辦好,况且唯有有空都陪你喝咖啡,都陪你登山、郊遊。然则他從來沒有跟他父母喝過咖啡,也沒有去爬過山。這三年,你也覺得他對你很好,他跟你求婚。倏忽有一位長輩,剛好是他的鄰居,他告訴你,這位男士對他的父母不贡献。我就請問她,請問要不要嫁給他?要不要?不要!有些小姐還會遲疑一下。當局者迷,若是現在還會遲疑,真实碰到的時候必定陷進去。怎麼你們這麼有經驗?
以是我們要明白到,孝對一個人很急迫,當一個人沒有學到孝道,他有一個態度不能孕育,他恩義、道義的人生態度沒有辦法孕育。因為對我們恩义最大的,莫過於本身的父母,懷胎的辛勞,生养、養育、教学的付出。他沒有長恩義,沒有長道義,會長什麼?许多的父母說,「我的儿童沒學好,也沒學壞」,有沒有這檔子事?學如逆流而上,不進則退,什麼是逆水?現在的社會是個大染缸,你不趕快教他好的,他必定學壞的。我曾經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场合教書,个别人會認為,在偏遠场合混浊比較少,以是儿童比較單純。其實否则,因為現在有一個大魔王,無遠弗屆,无论你住在山上,他都會跑到那裡,把不正確的觀念告訴你。
問:這個大魔王是誰?
答:電視!
你們怎麼都認識他?對!以是我們要警覺到,你不趕快把正確的態度、觀念教給儿童,他一天一點一滴都在學不對的。以是讓儿童看電視,必定要選擇沒有混浊的,要選擇好的節目。
當儿童恩義、情義沒有長,會長什麼?會長是非。他喜歡的,他就會盡力去探索;他不喜歡的,他或者就翻臉不認人。當儿童對人的態度都是是非,那是非靠不信得过?是非是刹那萬變,今日沒有什麼是非,伯仲還相處得很和谐,翌日若是因為父母的財產,或者翌日就會翻臉。這個男士為什麼在這三年來也许這麼樣盡心盡力為這個小姐去付出?起源在哪裡?有益可圖!你看現在的男儿童看到标致的女生,都會無怨無悔替她付出,有沒有?夜半這個女儿童肚子餓了,买通電話給他,他馬上就跑出去幫她買些熱的芝麻糊,還是熱的杏仁糊給她吃,這背後的動力是利。
當你嫁給他了,三年之後也幫他生了個白白胖胖的兒子,然则生儿童很辛勞,以是臉上長了幾條皺紋,沒有像往常這樣年輕貌美。結果這位男士他出去劳动,看到一個更年輕貌美的,那你從利變什麼?變害,因為他又想要探索那個女儿童,我們就從利變害。害要怎麼樣?對,因為他惟独益害、惟独好惡,以是從利變害,從好就變惡。這個動做一做下去,影響家庭、影響社會,離婚率就爬升了。離婚率一爬升,直接影響的便是下一代的教学。不然则你離婚以後影響這個儿童,在相處過程當中,夫妇的衝突,這種不好的氣氛都深深的烙印在誰的心裡?儿童的心裡。以是夫妇不和、夫妇離婚,對儿童是一輩子的傷害。
離婚率還會帶動别的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便是犯法率。我曾經去問過一位監獄的領導人,我請教他一個問題,他也答复道,他說進監獄裡面,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是來自於不健壮的家庭。因為家庭不健壮,儿童從小沒有好的家庭教学,以是别人生的根柢就不紮實。然後到學校、到社會碰到不好的緣分,馬上連根拔起,很简单就被不好的友人給帶壞了。當社會的犯法率愈來愈高的時候,諸位友人,你再有錢、再有社會名望,你有沒有平安感?有沒有?沒有。現在整個宇宙確確實實很少人有平安感。現在我們走在街上逛街,像我到海口去,我背我的背包都怎麼背?必定要背在前方,况且要放在肚子前方,要這樣子缓缓走,否则很畏缩後面會怎麼樣?假倘有人要搶你的皮包你就危險。
現在呈現社會秩序的不好是個結果,諸位友人,起源在哪?家庭沒有穩定。再來,人從小沒有學孝道,沒有學聖賢教誨。今日婚姻不好,开始在哪?开始在從小沒學孝道。我們熟悉到這點,就要更重視孝道的教誨跟聖賢的教誨。與其我們频频在那裡埋怨社會秩序不好,不如現在從本身做起,教孝。再來,看到別人的儿童也要同時教学他孝順父母,我們要盡心盡力去推廣這個急迫正確的觀念。孔老汉子在《孝經》有一段特别要急迫的開示,叫「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底,教学要從這裡開始。沒有從孝道动手,一個人的道德是長養不起來的,以是教学首重孝道。諸位友人,我們把這句話念一遍,您念一遍必定跟往常念這一句感覺不一樣。好,來,我們念一下,預備起,「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好,根底找到了,路就不遠了,所謂正人務本,本立仁道就生了。老汉子在《論語》裡面就有講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以是我們必定要從「孝」開始教起。
我們這一次的主題是「細講《学生規》」,而《学生規》便是從「孝悌」扎根,以是「入則孝,出則弟」。在我們開始講《学生規》往常,我們要先確立一些正確的學習態度。當我們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你的學習成绩就會很好,俗語講,好的開始是胜利的一半。學習首重勤奋,所謂「學貴勤奋」。我們在海口辦教師課程,第一節課我們跟统统的老師协助立了一個抱负,叫「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安祥」。我們频频在期求宇宙平宁,宇宙平宁是個結果,要先種什麼因?要先種每個人有仁愛的头脑、觀念的因,而仁愛的头脑、觀念要透過學習、透過教学,也便是要教導聖賢的聪慧。以是「開安祥」是結果,「繼絕學」是種因;「為往聖繼絕學」才干承先啟後,要承先就要先本身學好。
我們有一位老師,他教的是五年級,他有這樣的职责,以是一天除了教書之外,還安顿三個小時深入聖賢經典。况且天天早晨他是很早就到學校去,然後本身打開《学生規》、打開《孝經》來讀誦。他的學生一進門,本來還拎著早饭準備怎麼樣?準備在那裡缓缓的吃。看到老師已經态度严肃在讀經,儿童馬上走到本身的座位,坐下來把經書拿起來跟著念。以是諸位友人,教学最急迫的是什麼?以身做則。由於他的用心,以是他們班成績還有禮貌都有很大的成長。他的校長看了以後,就問他,他說「你們班是怎麼教的,怎麼會教得這麼好」?這位老師跟校長說,因為我請了數百個古聖先賢來教我的儿童。
我們中國有一套書叫《智育故事》,裡面有七百多個聖愚人的故事,它分红八個單元來編排,這八個單元便是「八德」,依據「孝、弟、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編出來。他天天跟學生講兩三個智育故事,這些儿童看了以後晓得見賢思齊。然後又以《学生規》為他們班的班規,學生犯錯不等老師講,本身就會领会錯在哪一句。比如說在讲堂裡面跑,結果去撞到椅子,學生會說什麼?「寬轉彎,勿觸稜」、「事勿忙,忙多錯」。當儿童有不好的行為出現,儿童會料到「無心非,名為錯,故意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以是儿童晓得勇於認錯,勇於改過,不會推諉,不會掩飾,也會料到「德有傷,貽親羞」。
諸位友人,當我們的下一代碰到事宜都能提起《学生規》的教誨,他這毕生必定會過得很充實、很踏實,也會很有影響力。以是他們除了班上表現好,他的校長重視了以後,就邀請我們核心的老師去跟他全校的老師做兩次演講,然後我們又把《学生規》都發送到他們學校去。以是一個人有立定抱负要「為往聖繼絕學」,他的影響力就會不斷擴展,他自我的请求就會特别的深,他就可以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位老師跟我們接觸了半年時間,他就開始跟著我到中國大陸去演講,把他的經驗不但在學校推展開來,還把他的經驗貢獻給其余地區的老師跟家長。
以是諸位友人,「為往聖繼絕學」絕對不是遙弗成及的事宜,最急迫的是我們這一念心是不是真实有發出來!我們要勤奋「繼絕學」,當然要從本身身边最親的人開始,我們去做他的榜樣,以是我們的勤奋也许先勤奋當儿童的好榜樣。諸位友人,你這個志果真立下去,保證你下一刻就變一個人,因為你開始講話會很谨慎,「狡猾語,穢污詞」講出去了,就不是儿童的好榜樣。在家庭勤奋當好父母,在公司勤奋當好的長官、好的共事,在社會當中勤奋當好平民。我們有個老師坐公車,剛悦目到一位長者上來,他馬上站起來,請這個長者坐。結果他這個動做一做完,接連有四個人讓座,他看了很感動,眼淚差點就掉下來,他也印證每個人都有仁慈的天性。以是,當我們有這分抱负要去改革社會風氣,坚信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謹慎,都會禁止本身,我們的德性、學問也因為勤奋而不斷的提拔。好,這是勤奋。
我們在深圳面對的都是五、六歲的儿童,我們問他說,讀書要做什麼?你們领会他的谜底是什麼?他們的谜底會很標準,要做聖人;他說不做聖人,讀書幹什麼!他們六、七個同學要從表面回到他們的幼兒園去,就沿路上儿童爭先恐後,幹什麼?撿渣滓。他們一看到渣滓彷佛看到寶一樣,覺得我也许為社會付出,众人在那裡搶著撿渣滓。結果剛好路上碰到了一些下課的初中生,這個初中外行上拿著雪糕,拿著吃的東西,邊吃邊丟。倏忽看到一群儿童在撿渣滓,本來要丟的渣滓,倏忽在半地面愣住了,沒有丟下去。然後有一位初中生就對著其余的同學說:我們別丟了,這麼小的儿童都在撿。他是用廣東話說的,結果這六、七個儿童惟独一個是廣東人。回到他們的幼兒園,這位同學雄糾糾氣昂昂翻譯了這個老大哥的話給其余的同學聽,他說這些老大哥因為看到我們撿渣滓,以是他們就不丟了。這位小友人內心的感觉,他會覺得原來我的一言一行均也许影響這個社會,以是儿童的定位便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抱负就彷佛一個人人生的一個目標,一個終點,我們志立對了,這毕生才不會白來一遭。
好,學習除了勤奋之外,還有别的一個很急迫的態度,叫「學貴力行」。我們學習一句經教,必定要做一句,所謂解行相應,我們的德性、學問才干夠提腾越來。在唐代時候,有位高僧叫鳥窠禪師,唐代的詩人白居易,暮年好佛學,他盼望能夠去親近這樣的盛德,能夠提拔本身的學問。當他碰到鳥窠禪師,他就開始請教他,他說怎麼學佛?「佛」是印度話,它本來的意义,本來的話叫「佛陀耶」,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它直接翻成一個「佛」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弗」;這個在中國造字叫形聲字,形是人,聲是這個弗。「佛」這個字以中國的話來解釋,便是覺悟的人、有聪慧的人,再講白一點,叫懂得的人,懂得情理的人。以是,學佛便是要去學當一個懂得人。
鳥窠禪師就對白居易說,學佛就要「諸惡莫做,眾善践诺」,八個字。白居易聽完之後哈哈大笑,他說三歲儿童都领会。諸位友人,你三歲的時候知不领会?往常教導善惡、教導做人,在哪裡教?不是到學校,在家裡,家教就教了。以是確實白居易說的沒錯,三歲儿童都领会。鳥窠禪師答复他,八十老翁都做不得,都沒做到。以是德性學問的樞紐、關鍵,不在你念了几何,而在你做到几何。這個態度,我們本身學跟引導儿童學聖學賢,必定要確立這個正確的態度。
我是客岁三月十五到了深圳,跟當地的老師跟家長上了一堂課。隔天,當地的老師請我去跟他們幼兒園的儿童上一堂課,我就跟他們上《学生規》。結果我一進去,我說諸位同學,我們今日來上《学生規》。這些儿童異口同聲說:老師,我們都學過了,我們都會背了。諸位友人,學《学生規》給了這些儿童什麼?給了這些儿童覺得「那個我早就會背了,我都學會了」,給了他狂妄,而不是謙卑。以是老師一開始的引導,對儿童很急迫。
我就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字,德性的「道」,我也沒有直接去跟他們反駁,我就先寫一個「道」字。我說諸位小友人,中國文明广大渊博,中國的文字是全宇宙独一也许在文字當中,把人生哲學、人生聪慧暴呈现來的文字,惟独中國字。接著我就解釋,這個字叫會意字,當你看到這個字,你就可以夠體會此中的情理。左邊一個「辵」部,右邊一個首先的「首」,這個字就告訴我們,真实有德性的人便是首先能夠實踐﹙這個「辵」便是實踐﹚,首先能做到、能做出來的人,才是有德性的人。以是我們學《学生規》便是要做有德性的人,諸位同學,《学生規》哪一句話你做到了?他們本來頭抬的很高,聽完之後,倏忽在那邊想,「父母呼,應勿緩」,昨天赋跟媽媽頂嘴,以是馬上開始反省。
我接下來就《学生規》的經句,一句一句告訴他們怎样落實在家庭生计当中。此中有一個儿童归去,當天寫日記第一句話就說,「今日蔡老師來幫我們上課,蔡老師說《学生規》是拿來做的,而不是惟独拿來背」。諸位友人,這個儿童會寫在日記上,代表這個態度他的回忆很深入,這個回忆很或者影響他一輩子。以是,教学有三字真言,要「慎於始」,當他一開始學習學問就重視力行,那他时刻的得力必定跟其余的人不一樣。别的有個儿童學结束,归去也很認真,隔天就站在他父母的門前,等著父母出來。父母一出來,他就跟父母鞠個恭說:爸爸、媽媽早晨好,昨天睡得好嗎?他爸爸、媽媽蓦然覺得嚇了一跳,趕快給幼兒園打電話,他說:昨天發生什麼事了?我的儿童怎麼今日會給我們問好、問安?老師才說昨天因為上到「晨則省,昏則定」。以是其實儿童好不好教?很好教,不过我們沒教。
在汕頭有個儿童,他才七歲,剛好汕頭也有许多的老師義務的講授《学生規》的課。上了一兩個月,他們的老師辦了個活動,也跟這些家長做交换,他就安顿每個儿童上去分享一下,他學了這一兩個月他有什麼改變。結果這個七歲的儿童上去,他第一句話就說,他說:我上了《学生規》才领会做人原來要孝順。諸位友人,這句話很隽永道,「原來要孝順」,人不學,不领会,人不學,不知義。以是現在许多家長很生氣:這個儿童怎麼這麼不懂事,連這個都不懂!他果真連這個都不懂,因為沒教。以是我們要明白到,哪些情理必定要趕快教。
你看這個儿童,你馬上跟他講「晨則省,昏則定」,他隔天就去做。而這位家長晓得趕快打電話去學校,這個動做代表他很關心儿童的成長,他熟悉到把儿童教好,很急迫要親師协做,以是這個家長是有教学敏锐度。若是他覺得很怪异,然後摸摸他的女兒說:女兒,你今日是不是發燒了,怎麼這麼有禮貌?若是這樣做,或者會扼殺了儿童的孝心跟學習的心。以是,當你的儿童學了《学生規》,归去幫你端洗腳水,你應該怎麼樣?你可不要說:不要這麼麻煩,你等一下燙到怎麼辦?你看,他要學習的機會都被你斷送掉了。以是我們為人父母要晓得跟老師协助,要晓得玉成儿童的孝心,玉成儿童的道德。
有一位母親就說了,她說我的儿童這麼小,到時候他把我打翻了怎麼辦?我跟她說,打翻了更好。她就很納悶,為什麼打翻更好?因為他打翻了,除了你已經玉成他的孝心之外,你還也许當場欺诈這個機會跟他說:兒子,你這分神,媽媽很感動,這麼小就可以盡孝,我們今日要想一下,為什麼你會把水打翻,必定是你雙手沒有拿穩,下次怎麼拿穩就不會打翻,來,我們一同把它擦乾淨。你同時教他怎样拿東西,同時又教他怎样拾掇這個情況,把事宜做扫尾。以是,我們當家長的不要有太多的顧慮,也不要有太多的不捨,因為讓儿童多做,他才干多學習、多體會。好,這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