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背后的温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06:47这首20字小诗《苔》
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
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
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
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
也让亿万中国人
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我觉得这群山里面的孩子
身边所拥有的资源是很有限的
可是他们却有着最纯真的爱。”
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
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
“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
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
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
于是,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子心里
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
说是乡村教师梁俊选择了《苔》
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梁俊
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
来到贵州省石门坎
2年的乡村教书时光
对他们而言是快乐的
因为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
遇见梁老师则是一种幸运
梁俊骨子里的文人风骨让他坚信:
读古诗
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
于是,他尝试唱着古诗弹着琴
一首一首把它记录下来
“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些事情。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就是这首诗歌的意义。
在我心中
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
找到生命的价值,
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
我觉得这个比我们的外表重要。”
“我们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乌蒙山
不能教他们一辈子
起码要让孩子们想我的时候
能够唱出这首诗”
梁俊老师怀揣着这一信念
为大山中的孩子们
谱写了一本最棒的教材
除了《苔》
梁老师在2年的支教生涯中
为孩子们带来了多首诗词
其中50首谱成曲,在大山里回响
上课时唱,下课时也唱
清晨唱,日落唱
悲伤时唱,欢乐时也唱
一群人唱,一个人也唱
…
唱到孩子们长大,唱到他们被爱着
一个学期以后
孩子们的唱诗声响彻了整个山谷
在教室,在操场,在后山
这些歌声
让乌蒙蒙的乌蒙山也明亮了起来
大山里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
对古诗有更天然的亲近感
春天山野绿了的时候
大家一起歌颂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布谷声响彻山谷的时候
教孩子们唱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夏日闷热难当
就吟唱清凉的诗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冬天雪花大如席
就一起高歌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每周一诗
都是老师们精挑细选的
诗歌的类别也有讲究
比如以品格诗育人
学校每天早晨的必读诗歌
一是《晨诗》
二是以色列国王教导儿子的箴言
《懒惰人啊》
一个学期下来
孩子们几乎个个能“出口成诗”了
放学后值日的孩子
会一边扫地一边高唱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中午排队打饭的时候
孩子也会突然高歌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扬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一年下来
每个孩子都有了多首诗的储备量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梁俊就在考试里加了一个项目
诗歌写作
于是,一大波小诗人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
▼
《爱和风》
朱思语
爱,当爱之锁开了就很难关住那爱就像魔鬼深深地抓住你的心让你爱吧,爱吧风,就像梦一样你想把她抱住可她还是去了你看不见她她却可以穿过你
《蒲公英的精灵》
梁越梅
飘落的蒲公英种子每一颗都会生长风儿呼唤它的时候它就随风而去种子飞散在天空飞到每一个角落让孤独的角落长出蒲公英角落就不孤独了那金闪闪的蒲公英花在那角落里得到了尊严
《家乡的风景》
朱银春
山山围村寨
寨子鸟儿唱,村中鸡犬叫。
春到人耕地,夏来人休息。秋到人人忙,冬来坐家中。日出家鸡鸣,日落风儿咆。如今树儿高,此时塘中绿。天空一片蓝,鸟儿空中飞。花中一片香,草中十头牛。我爱家乡景,永在家乡中。
《夜空》
吴荣兴
当孩子们熟睡的时候夜空正忙着呢星星把美丽的梦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睡得更香流星把每个孩子许的愿望带给孩子们萤火虫在每一家的院子里飞来飞去它的屁股后面好像挂着一盏灯善良的妈妈赶在鸡叫之前起来煮饭当孩子们熟睡的时候夜空正忙着呢
这些孩子还没有长大
我们也无从得知
这些诗歌,这一段童年经历
会对他们未来的命运
产生什么颠覆性的改变
但是我们深信
童年时代的记忆和知识
会深深烙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
美好,温暖,感动
都将化作前行的力量…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为梁老师点赞!为孩子们点赞!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园中遍植花草,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生长在太阳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由此成就经典之作。
论坛介绍
西安首届“家文化”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从“素质教育”出发,从“家庭文化”的视角出发,深入解读家庭教育领域前沿理论与思潮,探讨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对孩子终身发展的影响。从家长视角探讨当前家庭教育实践困境,分享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从教育专家视角探讨家长如何认识自己,拥抱变化,从而不断在学习和实践中积淀力量,获得自我提升,助力孩子的成长,成就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