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今天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视频制作:龚一鸣)
北京时间5月5日20时23分,太阳到达黄经45度,“立夏”节气到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第一个节气。《遵生八笺》有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孟夏”即为夏季的第一个月,此时气温攀升,草木繁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迎来夏天的枝繁叶茂。当然,从气候学的标准来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南方一些地区进入“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夏季,北方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时节。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所以立夏的特点,是万物都在生长,任性地、随意地生长。人有成人礼,立夏便是万物的“成物礼”。“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这时,春播作物渐渐长大,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
立夏以后,我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翁卷在诗《乡村四月》中有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在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中保留了一份从容恬静。
掌管夏季的天神是祝融。《山海经》上说他:“兽身人面,乘二龙。”祝融曾经打败过共工,杀死了治水不力的鲧,可见他的确神通广大。每年的立夏,天子都要到南郊七里之外去祭祀祝融,期望他能保佑整个夏季的平安。
据《逸周书时讯解》记载,立夏分为三候:“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立夏节气,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为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后,正是“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时节,人们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夜卧早起,避免疲劳。中医理论中,心对应“夏”,心为阳脏,主阳气。立夏以后,天气转热,而“暑易入心”。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立夏习俗
迎夏仪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旧时,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饮茶
我国南方民间流传:“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早在明代即有家家户户在立夏这天烹煮新茶的习俗,再配上各色水果点心,亲戚邻居间相互馈送,称为七家茶。立夏开采茶树萌发的嫩茶,因夏季气温高,光合作用强,嫩茶积累的养分多,是茶叶中的上品。
尝新
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腌鲜、卤虾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笋、蚕豆、豌豆、黄瓜等。
拄蛋
“立夏吃只蛋,石板会踏烂。”立夏之后,天气渐热,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鸡蛋作为一种简单易得的营养品,用来为预防疰夏提前“进补”。而配合孩子们的心性,将吃与玩结合在一起,就有了拄蛋。煮好的囫囵蛋,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后再套上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那个被尊为“蛋王”。
另外,夏季宜养心,人们认为“心如宿卵”,吃蛋作用是“拄心”;还有吃脚骨笋,“拄腿”;吃“倭豆咸肉糯米饭”,“拄眼”。在一整套“以形补形”、支撑体魄康健的仪式中找到了酷暑苦夏、身体亏损而产生的不安的消解之处。
称人
古时立夏日有用秤称人之俗,到立秋再称,看经过苦夏,若是体重轻减了,那就多吃点肉“贴秋膘”来补一补。
立夏养生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中医讲的“心”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脏,而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对应五行中的火,为阳中之阳脏。
立夏后可适当晚睡早起,以适应气候阳盛阴衰的变化,但注意不要太晚,更不能熬夜。随着时间推移,接下来昼夜长短的变化将更加明显,建议中午可以午睡一会,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如果没有睡意,闭目养神也是不错的。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心阳会逐渐旺盛。心阳变旺,容易心火上炎、心肾不交,表现出舌尖长溃疡、嘴唇疱疹,晚上心烦失眠等症状。心主血脉,因此要调节情绪,遇事不急躁,以“静”收之。
冬藏夏放。立夏时节可以适当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但切忌过度过量,以免大量出汗伤“心”。适宜的运动包括慢跑、散步、太极、瑜伽等以“慢”为主的方式。
进入夏季,很多人会感到出汗多、胃口差。饮食应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喝一些牛奶、豆制饮品等,少吃动物内脏、过咸的食物。薄荷茶、绿豆粥、莲子汤、紫菜汤等都是比较应季的食物。
在南方,很多地方立夏有吃乌米饭的习俗。《开宝本草》和《本草纲目》均记载乌饭树叶有益精气、强筋骨、明目、止泄等功效。而糯米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但需注意,由于乌米饭容易造成饱腹感,消化不良的人及老人小孩要少吃。
原标题:《今天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