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如弟子规,今天的学生该不该读,100
《弟子规》,今天的学生该不该读?在传统复兴与衰退并存的时代,在道德重建与道德衰萎的时代,《弟子规》里是有很多的好道理、好道德的,但毋庸讳言,今天我们不应该提倡学生重读《弟子规》。
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伊始,鲁迅先生是反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战士,他荷戟冲锋,戳开封建阶级仁义道德的假面具。在历史的字里行间发现了两个字,就是“吃人”。这一句,是惊世骇俗的,是振聋发聩的,“救救孩子”,是凄厉而急迫的呼声。
五四一代的革命者,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他们反封建思想、反礼教的态度非常激烈。今天反思,可能有些矫枉过正的意味,但在当时,他们的激烈批评并不过分,因为几千年的封建守旧传统影响太强大了,枷锁太沉重了,“温良恭俭让”的中庸主义是无法把旧的东西彻底打败的。
后来,鲁迅先生主张“拿来主义”,这里面可能包含着鲁迅先生的一个思考,对传统的那些东西,是不是都要彻底干净的抛弃呢?鲁迅先生对传统的态度变得客观科学。他说:“他占有,挑选。”“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拿来主义,这是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就是剔除糟粕,吸取精华。
《弟子规》,作为清代人编写的读物,已经不应该作为现代教育的材料了,尽管我们承认《弟子规》不是一无是处,是有许多的传统好道德在其中的。但对《弟子规》,今天的人态度只能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同时,笔者以为,坚决不应让《弟子规》这一传统读物以传统国学精华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案头,让他们琅琅书声地背诵。
《弟子规》里的糟粕当然是显而易见的,怎么能够不加取舍完完全全地学习呢?如《弟子规》“总叙”说:“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的“圣人训”就已经是大大的帽子、无比的尊严压在学生的头上了。
再说“入则孝”这一篇写着:“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这里完全是封建孝道中那些糟粕东西,与现代人的文明意识相去甚远。《弟子规》里的孝道,是子女对父母的唯命是从,是牺牲,子女如同父母的私有物品一般。我们提倡中国人的孝的意识,但绝不是恢复《弟子规》里那些玩意,事实上,在今天,谁也恢复不了那些苛刻、不尽常理和人情人性的糟粕。
年前的年10月,鲁迅先生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说,“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鲁迅先生提倡的是上一代对儿童的爱,解放儿童的天性,让他们幸福,有光明的未来,合理地科学地活着,做一个现代意义的文明人。
《弟子规》还是旧道德的一套。在今天,即使复兴传统文化,但绝不意味着复兴如《二十四孝图》里绝大部分的封建糟粕。如果在所谓的国学课堂上,老师领着学生摇头晃脑的吟诵“事死者,如事生”,“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等等,哪里有现代文明意识,完全是可笑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