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湘西,让神秘继续睿途旅创

发布时间:2023/4/20 14:40:57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提到湘西,

会有一种神秘感扑面而来。

山高、水远,笼罩在雾霭之中,

赶尸、巫蛊,习俗魅惑而诡异。

但是湘西又是熟悉的。

拥有着奇山异水甲天下的张家界,

坐落在沱江两岸风雨边城的凤凰,

美丽与边远构成了我们对这里最初印象。

而印象之外的湘西又是怎样的呢?

01“五溪”

湘西为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所环绕,

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

除了湘西州的七县一市之外,

涵盖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地。

早在湘西之前,

这里就有了“五溪”的叫法:

“武陵有五溪,

谓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

——郦道元的《水经注》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正是沅水及其五大支流贯穿全境,

使得这一封闭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

息息相生,代代繁衍,

加之自古以来的山水阻隔,

中原文化难以进入与同化,

这里便成为了“边城”。

02风土

在湘西,“边城”亦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与历史相连,

这里曾位于中原王朝的版图边缘,

在汉代,先民们被统称为“五溪蛮”,

《后汉书》中直接被标注为《南蛮传》,

剽悍勇猛便是其性格写照。

而即使到了现在,

外国观光者更把湘西推崇为

长江流域中风景独特的地带,

因为只有这个地区在二十世纪还与世隔绝。

第二层含义则是来自沈从文的《边城》,

它赋予了湘西诗一般的韵味。

无论是“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

凡有人家处必有沽酒”的早春,

还是“再落个不停,溪面一片烟”的初夏,

都显示出远离人事纠葛的和谐氛围。

在暴风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

象征着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

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如今不少湘西古镇古村仍可以让人充满幻想,

它们散落在这片土地并有处可寻。

“乾州的城,凤凰的兵”,

自古以来,乾州便是与凤凰古城齐名的双子城,

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历来便是湘西古四镇之首,

居民从夏商时期的土著先民,

到棘人、猺人再到后来的苗人。

所在吉首又是苗语发音,

也成为了苗汉结合最直观的印记。

史书记载芙蓉镇

“位酉水北面,是酉水的重要码头,

通川黔、达鄂泸,舟楫之便,得天独厚”,

如若凭窗远眺,瀑布雄浑壮观,

湍急的水流上下翻滚,

但不出十米,水流就变得平和。

这里的水,

既可以汇聚成流摧枯拉朽,

又可以隐于无形缠绵悱恻。

洪江古城坐落在沅水、巫水汇合处,

明末清初,

曾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腊而名扬,

这也带来了商行、钱庄、青楼、寺院、学堂,

成就了湘西的商业重镇。

明清时城镇的发展使湘西,

逐渐形成了“文治日兴,人知向学”,

从而涌现了一大批湘西籍的知识分子,

如乾隆时期胡启文,

光绪年间的彭施铎,

他们的诗词,

在湘西可谓家喻户晓。

长期的潜默移化,

以至于二十世纪初的湘西,

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文化大家群体。

阴冷寒湿的气候,让湘西人离不开辣味。

血粑鸭便是其最有特色的地方菜。

湘西人无酸不欢,却几乎不碰醋,

再好的醋,也比不上自家坛子里的酸水,

酸菜最大的特点是开胃,

或许湘西人口味难以打开才有了如此至味。

旧时物资匮乏,交通不便,

食物的保存尤为关键,

应运而生的是熏烘出来的腊肉,

可保二三年不坏,愈久而愈香。

03人情

在湘西,土家族和苗族占了总人口的70%以上。

能歌善舞的他们,

少了汉族文化的约束与观念的桎梏,

自然多了一分天然的情调。

“能走路就能跳舞,能说话就能唱歌”,

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

意思是土生土长的人群。

历史上“改土归流”之后,

也对武陵地区的土家、汉、苗三族加以了区分。

而土家作为族称,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

直到年1月才被正式确定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情感却会用“土锦”来表达,

织工精巧,色彩绚丽,图案新颖,

土家语叫做“西兰卡普”,

其古朴典雅,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

被称为“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

每逢节日都要尽情地唱歌跳舞。

缠绵的摆手歌以敬新年、

古朴的“毛古斯”以祭神灵、

还有“中国式咏叹调”的哭嫁歌、

和吊唁死者的“跳丧鼓”。

而说到歌舞苗族丝毫不输半点、

有情歌飞扬的三月三、

四月八英雄节的豪气纵横、

五谷飘香的赶秋、

浪漫定情边边场等等。

相传,

当年三苗九黎部落被炎黄部落联手打败后南迁,

最后定居到了今天的湘鄂渝黔边界地带。

苗族的巫傩文化源远流长,

巫师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受到苗族群众的敬重。

在苗寨,

木柱黑瓦、飞檐翘角,木屋群纵横交错,

站在高处就能看见整个村子的袅袅炊烟,

家家户户大门敞开热热闹闹。

侗族人自百越而来,

将竹子做成芦笙,

婉转的乐声从儿时与之相随。

族人族群而居,寨子中央立上鼓楼,

议事聚合,团结了所有侗族人。

遇水架桥,桥上加盖,

变成了侗族有名的风雨桥。

湘西人崇尚自由和血性,

自古便是难以管理之地,

匪患也已有数百年历史,

清末民初更是了留下“杀人坡”“血水潭”的叫法。

但在国家危难之际,

当地的军队—竿军走出湘西。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

无不有年轻的竿军离开家乡、奔赴前线,

打出“竿军出征、中国不亡”的口号。

湘西会战之时中军大败日军,

加速日军投降的进程,

而在抗战胜利之后谈判受降地点,

就定在了湘西的芷江。

如今,数百年的烽火狼烟,

湘西竟也锻造出一种似水柔情,

在冲突与动荡之中兼收并蓄,

显示出些许的妩媚与宽容。

04未来

或许是发展旅游的需要,

亦或许是要赋予更多的文化韵味,

在一些深思熟虑和机缘巧合之下,

不少地方选择更换自己的名字:

大庸市变为了张家界市,

茶峒改为了边城,

王村也更名成为了芙蓉镇,

旅游业是湘西的产业支柱之一,

张家界是中国首个因旅游建市的城市。

它有着武陵源奇特的砂岩峰林,

壮丽的喀斯特地貌,

《阿凡达》曾在这里描绘出一片幻想世界

在张家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9.1%。

服务业极大地支持了一、二产业发展,

同时又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凤凰也是早早进入了旅游市场,

“青山绿水吊脚楼,傩戏苗歌鼓舞拦门酒”

尽述自然与人文,

也让不少年轻人留下了许多关于青春的记忆。

在凤凰全县更是有1/5的人从事旅游行业,

旅游业GDP的贡献率高达69%。

而对于旅行者的我们,

带着神秘之感前往,

也听到了不少失望之声。

或许是我们太急躁,

只是行色匆匆来印证我们的期望;

亦或许也是旅游业界太急躁,

大好河山只有围起门来看山看水,

大小古镇也有了过度的商业气息。

来到这里我们把金钱和时间,

花在了门票和酒吧上,

而忽视了那些

依山傍水的真实生活。

好在社会在发展与进步,

我们的旅游也在更迭与升级,

更多的决策者、设计者包括旅行者

也在摸索中不断成长。

可无论怎样,

湘西在过去千年之中蕴含的性格,

仍随着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

这里还是那些山水,

还是那些故事,

让我们继续保持那份神秘之情,

继续领略曾错过的湘西风景。

文章由睿途旅创原创发布,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4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