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姓氏歌》
(课时:1-2总课时:第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科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五育融合学科育人点。
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点都含有五育融合的因素,因此不能单独分割开,只能在各个环节选择相对突出的育人点来构设。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可以结合识字教学教会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识字达到智育目标;结合写字教学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达成德育目标;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赏析和解说发掘学生的智育因素;在实现本课背诵全文目标的同时,可以采取拍手、击掌等体育锻炼的方式让学生既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又能很好地达成背诵目标;可以将课文的内容理解吸收后,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再通过绘画、手工等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示,达到美育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会工整书写“姓”“什”“双”等7个生字,感受中国文字的美,写字立人,在写字中学做正直有为的人。
3.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接受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儿童诗正确、流利地诵读、背诵,同时采取拍手、表演等形式吟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4
难点:目标3、4
四、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按照预习要求进行预习,同时制作生字卡片(音、形、义、用),根据小老师的生字讲解展示识字学习,积累不同的识字方法。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制作PPT;抽查、了解预习效果。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PPT出示内容学生进行跟读。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1)请你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2)导问: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除了《百家姓》,还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拓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
2.揭示课题,并板书。随文识字:“姓、氏”。
(1)请学生上台展示学习音形义用及书写
(2)教师提示:(书写生字要从中感受写字如做人,要四平八稳、平稳有力、中正耿直)。①复习识字方法:加一加(熟字加偏旁)、减一减(熟字去偏旁)、换偏旁变新字、熟字换部件变新字、加一笔变新字、换一笔变新字、减一笔变新字、猜字谜、组词、近义词、看图形、偏旁归类、象形字、生活中识字(借助生活用语)、比一比、分析结构、看样子(形象记忆)、结合会意字识字。
②“姓”:读准读好后鼻音;提示识字方法可用部首+熟字、形近字比较、组词等方法;写字要注意: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③“氏”:用数笔画法、减一减法来记忆。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用时5分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3)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游戏阅读,识记生词(用时20分钟)
1.交流姓氏故事:
(1)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2)示范讲:讲张氏背后的故事。
在很久远的过去,黄帝的孙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近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3)学生上台讲“张”的音形义用。教师强调:认识新偏旁“弓字旁”,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通偏旁归类识字法)。
2.游戏活动: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第一小节)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小老师上台,依次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学习第一小节的生字。
PPT出示:李张古吴
①学生上台展练音形义用。
②教师强调重点偏旁。
③检测识字效果:PPT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字音。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说说发现了什么。
①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②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王-三横王”“程-禾木程”等。
③尝试拆分自己的姓氏。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四、指导书写,写字立人(用时10分钟)
1.PPT出示:什么双
2.教师指导: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和遵循写字步骤“一看二勾三描四写五检查”,指导学生写字。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或请小老师上台教写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双”: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又又成双(部件组合法);两又就是双(拆字记忆)。
“什”:拆字记忆,亻+十=什。
(5)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3.检查评价:
(1)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评出最佳书写小能手。
(2)学生自行检查进行修改。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生字的写法。
第二课时
复习听写,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翻开书,读一读会认字,书空会写字,进行复习。
教师听写生字词语,PPT出示词语,学生核对检查。
再次齐读,巩固所学。
二、品读课文,趣味诵读(用时20分钟)
(一)诵读回顾第一小节内容
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诵读回顾。
诵读第二小节:
1.听课文第二小节录音,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课文。
5.认读词卡: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6.讲解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复姓: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等。复姓的来源较多,例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这些复姓的名人有:司马光、诸葛亮、欧阳修等。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补充:司马、公孙、皇甫等。
7.指名读第二节。
8.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用时12分钟)
(一)PPT出示:赵钱孙周王官
学生上台展练音形义用。
教师重点强调识字方法:
“赵”:含有“走”的字多与行走有关。“钱”:含有“钅”的字多与“金属”有关,组词“花钱”。“孙”:孙子、子孙组词法。“周”“王”“官”等要注意读音和结构提醒。
(二)PPT出示:国王方
国:四四方方一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一口玉中国(猜谜法)。方框要写得方正,上下宽度要相等;“玉”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可以回顾“回”字的书写,复习全包围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书写顺序。
王:王王王,王富玉的王。(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
方:“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注意易错笔顺。
四、拓展延伸,表演巩固(用时10分钟)
1.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演唱视频。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给学生戴上头饰,组织学生姓氏歌朗读表演。
五、总结全文(用时1分钟)
1.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几种介绍姓氏的方法?
了解两种介绍姓氏的方法:本课中出现了分解部件(如木子李)和称说偏旁(如双人徐)介绍姓氏的方法。
(2)我们还可以用组词法介绍自己的姓氏。
例如“钱”:你姓什么?我姓钱。什么钱?金钱的钱。
很多姓氏,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介绍,不拘泥一种。
结束语: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姓氏文化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识。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六、作业布置,巩固提升(用时1分钟)
1.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2.背一背、唱一唱、演一演《百家姓》。
七、板书设计
八“五育融合”教育教学实践后记
九、一句话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