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第31集
开吉法师主讲
台南极乐寺
/3/20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请掀开《圣学根之根》第一册,《弟子规》第二十七页的第一行开始看起:
这节课我们对于这句经文再多做一点补充说明。“勿厌故,勿喜新”,这是教导我们不能喜新厌旧,要珍惜老朋友之间的情谊,对于旧事物也要特别珍惜,这是“勿厌故”。“勿喜新”,这是说不能贪恋新的事物或者新的朋友。喜新厌旧、见异思迁,这是我们应该要防范的、应该要避免的。而实际上在这个时代,确实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古就是古朴,是老实厚道的意思,古人的存心都是非常的厚道。俗话说朋友还是老的好,因为在我们相处的过程当中,都有彼此之间为了对方所做的付出,朋友之间,特别是老朋友之间,是有恩义、情义和道义存在的。
我们在之前跟大家分享过在汉朝时期的宋弘的故事,这就是典型的非常念旧的榜样。汉朝的宋弘在司空这个官位上的时候,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新寡。于是光武帝就跟他的姐姐谈论,满朝的文武大臣,究竟是哪一个大臣的德行跟器量最好,他想要了解一下姐姐本人的想法。湖阳公主就对光武帝说,宋公,宋公指的是宋弘,宋弘的威容德器是群臣莫及;换句话说,其他的大臣,无论是德行、无论是气宇,还是心量等,都没有办法跟宋弘相比。
皇帝就了解到他的姐姐最看好的是宋弘了,于是他就亲自去找宋弘谈这件事情。但是一开始他并没有马上契入主题,而是用一个谚语来试探宋弘的心意,他说:“贵易交”,一个人当他贵,他身份地位有所提升,譬如升了官,在朝廷任重要的官职,这个时候,往往他就把以前的旧交情都忘记了,因为还要结交很多当朝的权贵;“富易妻”,许多人当他有钱的时候,就要去换老婆,娶很多房的妻妾。皇帝就问他说:“这是不是人情所致?”换句话说,要试探一下宋弘的想法。
宋弘带着一股凛然正气回答皇上说:“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在宋弘身上,他的言谈举止之间所体现出来的人心的厚道,“贫贱之交不可忘”,当我们是共患难、同甘苦,共同走过来的朋友,不能因为我们富贵显达就把他遗忘了,就翻脸不认人了;“糟糠之妻”,这是和我们胼手胝足走到今天,也是共同走过艰难时光的妻子。这是贫贱,糟糠是妻子的通称,就是说贫贱的时候同食糟糠。以前在还没有富贵显达之时,家里吃的都是粗粮,穿的都是粗布的衣服,原配夫人是伴随着自己走过艰难的日子。所以糟糠之妻不下堂,怎么能因为自己富贵显达,就把原配夫人给休了,还要再另结新欢?这个话都是体现出了人心一种非常厚道的做法。于是皇帝就知道这件事情,他想要替自己的姐姐说媒还是说不成了。
许止净先生评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说道:“人情险薄。”在这个时代,大家都不是那么重情重义,人情是薄如纸。“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妻”,稍微家里富有,赚了一点钱,都想要换老婆、换妻子。我们想想看,皇帝亲自来说媒,一旦这门亲事要谈成了,自己就是皇亲国戚,这对多少在朝为官的人是多大的诱惑,凭着婚姻就可以富贵显达。照一般人来讲,如果是比较薄情寡义的人,这垂手可得的富贵,要不把它紧紧的抓住,这不是太傻了吗?皇帝来说媒,这难道不是三生有幸的事情吗?可是有没有想到,当自己这种重利轻义、薄情寡义的事情做出来之后,原配夫人在床头哭红了眼睛,这种悲伤他是不是能体会得到?所以湖阳公主觉得“宋公德器”,就是宋弘的德行与器量是满朝文武大臣所比不上的,她果然是有识人之明,果然看得非常准,宋弘确实是非常有德行的人,是重情重义之人。
当我们读着这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我们想想,这股浩然正气确实是贯彻古今,让许许多多薄情寡义的人听了之后,内心都会感觉到很惭愧。因此古代的人,确确实实他把一个人应有的信义与道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许多人即使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即使要舍生取义,在生命跟道义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他也会宁死不屈。所以历史上有许多读书人,确实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从容就义,这些风范、这种浩然正气影响到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就像文天祥所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今天我们读起来依然被他的浩然正气所感动。
在汉朝,还有一位读书人叫荀巨伯。有一次荀巨伯去看望他生病的朋友,那个时候都要走路,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才到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因为他的朋友已经生病了,他去看望他、照顾他,但是当时刚好有许多盗贼在那里烧杀掳掠,很多人都赶紧逃命。荀巨伯看到他的朋友病得这么重,行动已经非常不方便了,当时他的朋友就劝他说:“你赶紧逃,这么多盗贼要来了,我们生命都有危险,我现在已经没有能力逃走了,不要让我连累到你。”荀巨伯就跟他的朋友说:“假如我走了,我们朋友之间的道义就不存在了,我不能舍下你一个人留在这里。”结果后来盗贼进来,荀巨伯就主动跟他说:“我这个朋友病得很重,你们不要伤害他。”盗贼看到居然有一位这么有道义的人,为了自己的朋友,都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愿意离开生病的朋友。他这种道义把盗贼给感动了,所以盗亦有道。人之初,性本善,他再恶,一个人所做出的感天动地的行为,也会启发盗贼他本有的良知。他们看到了这个情形之后都非常的感动,于是盗贼的头目就说:“像我们都是无情无义的人,怎么可以来有道义的地方抢劫?”于是盗贼全都离开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一个人的道义,他的真诚心确实是可以唤醒许多人的道义之心,一个人的道义就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在历史上,这样的故事也是非常多的。
古人念念都是为了别人着想,不像现代,有时候想问题都是自私自利,首先都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其实他没有想到,当一个人他总是为自己,他人生的路会愈走愈狭窄,因为失道者则寡助,而得道者必然多助。因此,当老师跟家长在培养学生、培养孩子的时候,是要启发他本有的仁爱之心、仁慈之心。当他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很有道义、很有情义,对人也是充满了仁慈、仁爱之心,我们可以想像他人生的道路必定是会愈走愈宽广。所以我们要效法古人这种心行,当我们对待自己的朋友、对待妻子,也要想到《弟子规》当中所说到的“勿厌故,勿喜新”。
一个人如何才能勿厌故、勿喜新?因为在现代思想的冲击下,喜新厌旧好像已经成习惯了。而如何从根本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他总是喜新厌旧,这种习性如何才能改正过来?一个人喜新厌旧,往往都是跟他忘本这种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我们有一个报本反始、知恩报恩的观念、行为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不会做出厌故和喜新的做法了。
而一个人如果他所思所想都不符合道义,其实他在人生的历程当中,做出许许多多薄情寡义的事情,这是非常常见的。但是我们要了解到,当社会上世道人心都是趋向于薄情寡义,什么样的悲剧会产生?就是一个地方的离婚率会上升。当一个地方的离婚率一上升,衍生的问题就非常非常的多。首先它直接冲击到的是儿女的教育问题,当一个孩子在离婚的家庭当中,或者他是跟着爸爸,或者是跟着妈妈,甚至于是跟着爷爷奶奶;换句话说,在五伦关系当中,他肯定是不完整的、破碎的家庭氛围笼罩着他幼小的心灵。缺乏家庭的爱的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他的内心往往是会充满着怨恨跟不平。所以我们看到有许多年轻人,他之所以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往往都和他的家庭不健全是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整个社会结构确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为什么?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像夫妻来讲,做为整个社会重要的细胞,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不能稳固,造成的后果就是社会必然会动乱。因此我们看到犯罪率的高涨,和离婚率的提升,它们之间是存在著相互关联的关系。
所以要把薄情寡义的社会风气、人心转变过来,要做到不厌故、不喜新,实际上来讲还是要从根本开始做起。所谓往者已矣,来者可追,上一代已经失去了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向,我们希望从下一代开始,就要把这个问题改正过来,把这个遗憾弥补过来。所以现在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圣贤教育,要从小朋友开始做起,要从小朋友开始学起?就是扎根的教育确实是愈小的孩子愈好教。
勿厌故,勿喜新。当他对人很厚道,他总是很念旧,我们可以想像,他不只是对人能念恩、念情,甚至于对物也都会很有感情。所以念旧确实是一个人存心厚道的体现。就像我们看到师父上人,今年已经是九秩晋四高龄了,一直到现在仍然念念不忘小时候的同学,念念不忘一起求学求道的同参道友们。这从师父上人点点滴滴的行为、做法当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得出来。
譬如师父有一位小学的同学,已经认识了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了,跟小学同学两个人都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一直到最近的几年,老同学之间还常常见面,见面的时候很亲切的聊聊天,也讲一讲最近都做了一些什么,相互的把最新的近况跟老同学、老朋友讲一讲。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确实是经历了时间跟空间的考验,历久弥新,年纪愈是大愈是淳厚。一直到最近师父上人的小学同学过世了,师父还亲自给他写了挽联,同时也安排交代了学生,要把老人家的后事办好。
后来我们代表师父上人去参加这位九十多岁的老同学余兆敏老教授的告别式,我们才发现这位老人家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为什么?因为当时来参加告别式的都是他教过的学生,还有许多学校的校长等等。这些学生在现场回忆起老师,就是余老教授,对待学生就如同父亲对待儿女一样的关怀照顾。回忆起老师教导学生、照顾学生的点点滴滴,我们听他们讲述这些事情,当场就感动得流泪。所以这些老人家都是非常非常的厚道,非常有德行的。身为一名大学的教授,余老教授一生当中都非常认真的教学,桃李满天下,来追悼他的老师跟学生非常的多。
当一个人很厚道,他一生当中可以跟许多人结一辈子的朋友。朋友能结上几十年,甚至超过半个多世纪,这样的交情,是多么的淳厚。我觉得老人家也是给我们的榜样、表法,就是在五伦关系当中,父子、兄弟、君臣、夫妻、朋友,每一伦这些老人家都在自己生命的历程当中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是我们后生晚辈真正要效法学习的榜样。
这些老人家都是非常念旧的,一直到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大家都不能出门,但师父仍然念念想着这些老同学,还托自己的学生给老同学,像徐醒民老师、江逸子老师,都寄一些礼物、寄一些食品,去慰问他们、关怀他们,而且还嘱咐说,希望老同学以后都能住得近一点,这样照顾就会比较方便。包括以前师父上人的老师方东美教授的儿女,现在也是有像孙子辈的、方教授的后人,现在也有在美国生活的,师父也都念念不忘,希望老师的儿女都能回到台湾、回到亚洲,大家都住得近一点,不要生活在美国,不要生活在外国。
人心的厚道,对于有恩于我的人,一生当中都是念念不忘,这种心行是我们效法和学习的榜样。而当一个人很厚道,他不仅是对人很有情义,甚至于对东西也都很有感情。譬如有些东西是父母亲送给我们的,或者是老朋友送给我们的,老师送给我们的,这些礼物我们都能珍藏几十年,把它当成宝贝一样,把它放在身边。当一个人他有知恩报恩的心,同时他也能体谅到别人的关心,对于我们的情义跟恩德,也能体谅别人的辛劳,对于亲人也好、朋友也好,送给我们的东西,他也不会随意糟蹋。
在我们跟休斯校长(就是英国威尔士大学的校长)接触的时候,就发现外国人也是有美好的传统。譬如他身上所带的怀表,身上所佩戴的物品,他也会跟师父上人介绍说:“这是我的老祖母留给我的。”这种情义多么深厚,家里的长辈送给儿孙的物品,多少年之后,他仍然是佩戴在身上,念念不忘。所以当我们具有孝心、具有恭敬心,我们存心厚道,对人、对事、对物同样都会用恭敬心,用感恩的心。因此,我们教导孩子,做为老师、做为父母,也是要用身教,让孩子懂得知恩报恩,懂得珍惜彼此之间的情义,珍惜彼此之间的恩义,那么他的一生就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当中,对于有恩有情于我的人,他一生当中都会念念不忘。这就是《弟子规》的这句经文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今天这句经文就补充到这里,接着继续看下面的这一句,昨天有分享一点点,这是:
这句经文提醒我们,当别人正在忙碌,我们就不要去打扰对方,这是“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当一个人他的心情不好,或者他的身体欠安,这时候不要在他身边讲很多的闲言闲语去干扰人家,增加对方的烦恼,增加对方的不安。
昨天我们也有谈到,仁慈之心是在我们生活当中在在处处都体现出来的。所以如果在生活当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着想,多一点关怀、多一点体谅、多一点谅解,用礼来处事待人接物,这就不会在言语行为上和对方产生很多的摩擦、产生很多的对立。所以一个人如果他生活当中处处都能为别人着想,他一定能制造非常好的人际关系。因为礼确确实实是人与人之间非常优美的距离,一个知礼守礼、懂礼的人,必定会让人家对他的印象非常的好,他所在之处一定都是制造和谐的气氛,而不会因为他的言语行为和别人发生冲突。
我们生活当中最常遇到的,有事情要跟人家打电话。但是打电话的时候,因为不是在同一个地点,所以我们并不知道对方正在忙什么,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也要注意,譬如吃三餐饭的时间,这个时候就不要随便给人打电话,要避开;或者你知道他刚好正在忙,如果事情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急于星火的急事,这个时候你要考虑到对方是不是方便通电话。
现在的时代,我们昨天有谈到,特别是很多的工作,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很多事情,你所要牵涉到的人事物,它往往不是在一个国家、不是在一个地区,而这不同的国家可能时差是很明显的。譬如有一年在英国,刚好因为在筹备在巴黎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和平大会。我们有一本中英文书的出版工作,当时是牵扯到好多国家的人,有的人是在新加坡,有的人是在香港,有的人是在英国。而在这个时候,工作又特别紧张、特别急,因为所有的时间都是倒计时的在计算,每一个步骤都不能拖,一拖可能后续就会很难处理。这个时候我们虽然是很紧急,可是也要考虑到,其他不同国家的人时差跟我们差多少,是不是我们跟他一联络的时候,人家正好是半夜三更正在睡觉。特别是做电脑工作的人,常常熬夜熬到很晚,那这时候凌晨又给他打了一通电话,去惊扰他和他的家人,这样就很不好。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现在所处的时间,以及他是不是很忙,都要去替别人考虑。
有时候譬如我们在处理事情,就会想到对方他现在刚好已经是半夜了。即使事情挺着急的,我们也是等到对方的早晨五六点、六七点,才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