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破茧成蝶临安供电这次紧急叫停,保住

发布时间:2024/12/18 14:48:55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ww.bdfyy999.com/xinwenzhongxin/gongyishixiang/103025.html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段罗君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於潜,“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耕织图》的诞生地。千百年过去,於潜人喜蚕桑却依旧未变。世世代代养蚕,家家户户种桑,一直都是於潜人的使命与归宿。

这些天,杭州临安於潜镇南山村的养蚕大户褚建银每天早起,蹑手蹑脚地走进柞蚕制种室里去瞧一瞧。

7月7日一早,国网杭州市临安区供电公司於潜供电所客户经理刘迪来到了老褚的蚕桑基地,帮着检查消毒、通风设备。他和褚建银在完成“消杀”后,一同进入了柞蚕制种室,二十多万条蚕蛹被白胖厚实的外衣包裹住,享受着空调的吹拂,好不惬意。褚建银仔细研究了一会儿发蛾情况,心里有了底,“感谢当时你们专门为我改计划,这才保住了一年的心血。”

老褚口中的“改计划”发生在一年前。

褚建银在南山村养蚕已有二十多年,是当地响当当的“蚕司令”。“小时候听着老人们说《耕织图》的起源地就是我们这里,听了几十年,对养蚕、种桑都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老褚也是个倔脾气,从年轻时在临安蚕种场上班之日起,就和蚕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场里改制,老褚回到了南山村,将原本废弃的学校进行改造,摇身一变成了蚕桑种植基地。

当时,南山村因为道路拓宽的关系需要对供电线路进行迁改,涉及到部分客户停电,而老褚的蚕桑基地恰好在停电范围内。

适逢仲夏之际,停电就意味着基地里二十多万条蚕将活活热死。无奈之下,老褚给刘迪打去了求助电话。

“师傅,我是南山村养蚕的。听说下礼拜村里要停电,基地里二十多万条蚕正在制种、产卵,离了空调根本活不了,你们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啊?”老褚的声音因为着急变得有些嘶哑。

“好!我们来基地看看,你先别担心。”刘迪撂下电话,和同事就一同前往了南山村。

8台空调开足马力,几十万条蚕即将“化茧成蛾”,这是老两口一年的心血,刘迪和同事也陷入了深思。老褚说,制种最佳温度是20~22℃,相对湿度75%~80%。这些年有了空调,再也不用手动降温,节省了不少人力。一旦没了电,制种工作将会遭遇“灭顶之灾”,“再有一个礼拜蚕就没那么怕热了。”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最终国网杭州市临安区供电公司於潜供电所决定:延期!将施工计划推迟一周。工作人员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工作方案,为柞蚕制种“让路”。

“老褚,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打算把施工计划延后一周,确保你的蚕能完成制种。”刘迪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褚建银。

电话那头的老褚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

这次“紧急叫停”,保住了老褚和妻子一年的心血。即便是在一年后的仲夏,回想起来,老褚依旧激动不已:“每天早出晚归种桑、农桑,就盼着夏天能卖出个好价钱。”

在於潜,像老褚这样一辈子扎根乡村话农桑的农人还有许多。如今,像老褚投身于蚕桑事业的农民也有了新的计划——打造以种植、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家庭农场,桑葚、蚕茧、蚕种每个环节都能有不错的经济效益。他们传承着老一辈人的手艺,用双手织起了自己的致富梦。

而在距离南山村不远处的於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里,耕织图博物馆吸引着游客们“打卡”。据悉,农事服务中心里有耕织图博物馆、耕织图实景地,以及农作物长势、病虫害监测系统等一大批数字化系统,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国网杭州市临安区供电公司专门为其安装了一台变压器,提供可靠电源。依托网格化服务,定期对蚕桑基地/企业开展主动上门服务,检查用电设备,排查隐患的同时为其量身定制节电方案,降低用电成本,电助现代版《耕织图》再现千百年前的繁荣盛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4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