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种类 >> 部编版七上古诗鉴赏前3首
七上古诗鉴赏第1首观沧海.曹操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炼字:“观”字统领全篇,传达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达技巧:实景描写。描写海水和山岛,先总后分,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景象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技巧:虚景描写。借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写出了大海吞吐目月星辰的宏伟气势。情感: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关下的雄心壮志。主旨:通过对登山观海所见景物的描述,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第2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一、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技巧:寓情于景。“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首句写景,次句叙事,表现出诗人对友人旅途艰辛、贬地荒凉的深切同情。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技巧:借景抒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拟人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思念牵挂之情主旨: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第3首次北固山下.王湾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修辞:对偶点题,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将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炼字:“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恢空阔大的感觉:“悬”字写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写一幅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画面描述:潮水涨满,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使帆儿高悬。三、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炼字:“生”“入”二字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日”和“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了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画面描述: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