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发布时间:2023/4/22 13:46:34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49274.html

一、作者简介

曹操(年-年3月15日),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代表作《短歌行》《蒿里行》等。

二、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诗歌分析

四、重难点分析

1、整首诗由哪个字来展开线索,统领全篇?

“观”

2、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抱负?诗歌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以大海自比,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五、课文小结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第二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二、写作背景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诗歌分析

四、问题探究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情达意的?

①杨花。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诗人用杨花极力渲染了一种悲凉感伤的气氛。

②子规。因子规叫声凄凉,近似“不知归去”,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便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贬谪的忧虑,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③明月。诗人选择明月表情达意,除了因其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五、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次北固山下》

一、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二、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三、课文解读

《天净沙·秋思》

一、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现知有15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泪》《汉宫秋》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

二、元曲知识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就是戏剧。一部杂剧,一般由四折戏加一个楔子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放在全剧的开头或中间。角色有旦、末、丑、净等。除演唱外还有科白,“科”表示动作或舞台效果,“白”是道白或说白。先白后唱,是元杂剧的定格。

三、课文分析

四、重难点分析1、小令中能显示全篇主旨的词语是什么?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些景物都是扣着什么来写的?

前者描绘了一幅凄凉深秋晚景图;后者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这些景物都是扣着“情”来写的。

3、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

五、课文小结

这首小令通过描写一系列景物,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初中语文该怎么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5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