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初中古诗文默写错别字原因应对措施,告

发布时间:2022/11/13 20:43:49   
安徽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1224/4315783.html

默写一首古诗,没有错别字算是“点线的懂”,理解诗歌内容算是“平面的懂”,赏析诗文的语言文字才是“立体的懂”。可以说没有“点线的懂”就没有“平面的懂”和“立体的懂”。因此,能正确默写古诗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

然而笔者根据学生多次期中、期末小题分分析,默写能拿到满分的学生只有70%,20%的学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笔误”,还有少数学生的错误率更是极高。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只是死记硬背,虽然老师上课进行了费时费力的讲解,但仍不能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和美感。所以,一个古诗文默写错字连篇的学生,缺失的不仅是文学素养,更是文化认知。

回到中考,虽然阅卷老师对古诗文默写的批改要求很严格,但这一题仍然是学生得分率最高的题目。其实弄清楚了出错原因,对策也就有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途径帮助学生从源头消灭错别字,达到立体掌握,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促进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运用汉字字理消灭错别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数量多如牛毛,但汉字的偏旁有限。每个偏旁都有一定的意义,相同偏旁的字在意义上肯定就会有一些联系。老师在进行字词教学时,不单单只是教会他们这个字怎么写,而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偏旁的含义,长此以往,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自然就会大大降低他们的默写错误率。

如我在教学《小石潭记》时,发现许多学生将“清洌”的“洌”与“凛冽”的“冽”相互混淆。其实这个错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学生要明白——“洌”,水清也,从水列声,如“河”、“流”、“澈”、“洋”、“湖”、“淋”等;“冽”,寒也,如“冷”、“凛”、“冰”、——通过文字的偏旁,仔细区分词语、文字所表达的含义。下次再遇到同类型的字,在理解的基础上,就绝不会再搞错偏旁。

汉字在本身的结构上就比较复杂,许多字字形又十分相像,很容易认错,从而写错,比如“戊、戌、戍”、“巳、已、己”、“髻、鬓、髫”、“蓦、募、摹”、“汩、汨”等等,这些字的结构不易掌握,若学生不从字义、字形上进行揣摩、辨别就极易搞错。同时,音近字也易混淆,比如“鳞、麟”、“娇、矫”、“噪、躁、燥”、“焕、涣”等等,这些音同或音近,字形上还较为相似的字,学生应着重从形体结构上加以辨别。

还有将字音相同或接近的字词混淆的。如分不清“坚定”的“坚”与“艰苦”的“艰”,要分清楚这两个字,定要明白:坚,刚也;艰,土难治也,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

如此教学汉字,从部首、形体、字音、字义等字理角度分析错别字,不仅可以消灭“这一个”错别字,还可以掌握“这一类”错别字,不仅明白“这一个字”怎么写,而且理解了“这一个字”的文化内涵。

2运用古诗意象消灭错别字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将所思、所见、所闻、所感再现,抒发感受的过程。有时,诗中所咏叹的事物,所刻画的人物,所描绘的场景等,都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就是意象,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因此,熟悉常见的意象,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消灭错别字,

还能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我们学王维的《使至塞上》,很多学生会将“征蓬出汉塞”的“蓬”写成“篷”,“归雁入胡天”的“雁”误写为“燕”;而将《钱塘湖春行》中的“谁家新燕啄春泥”写成“谁家新雁啄春泥”,《核舟记》中的“箬篷覆之”写成这个“蓬”。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对古诗词中的意象文化了解不多或者理解不深。这个“蓬”,本意指“蓬草”,意为“根基浅,随风飘移”和“远离故土”“羁旅之思”等意思,是作者内心的映射;而“箬篷覆之”的“篷”是一种竹子做的编织品。再如“燕子”,象征春天、希望、爱情、活力;而“大雁”在冬天“北雁南飞”,离开故乡,承受着离开故土的羁旅之苦。

古代诗歌作品中,很多意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有“明月”、“杨花”、“子规”、“昏鸦”、“夕阳”、“西楼”、“清秋”等。由此可见,理解意象不仅可以让学生“立体地”理解诗词内容,而且基于理解的背诵默写可以让错别字无所遁形。

3运用汉字渊源消灭错别字

教师在教授、使用成语或典故的时候,必须让学生明白其出处和历史渊源等,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减少乃至消灭错别字。像“破釜沉舟”的“釜”字,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跟秦兵打仗,这场仗眼看就要失败,马上就要被俘虏,项羽等人逃到了河边,项羽命令士兵们把釜(锅)都打破,船都弄沉,暗示决不后退,一定会战斗到此,借此鼓舞士气,“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获得了战争的胜利。知道了这样一个典故,学生就不易将其误写成“斧”字了。又如,学生容易将“梁”和“粱”写错,若教师在教学中插入“黄粱美梦”的故事,即在《枕中记》中记载的:有一个书生,在旅店遇见一个道士,他自叹贫穷,道士借给他一个枕头,要他枕着睡觉,这时店家正在煮小米饭,卢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小米饭还没有煮熟。学生必然不会忘记“黄粱一梦”的“粱”是小米饭,那么也绝不可能将其误写成“梁”了。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讲讲小故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成语典故等的背景、扩大知识面、消灭错别字,同时使整个课堂气氛趋于活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华汉字博大精深,只要我们在学习时,有一颗孜孜不倦求知探索的心,那么告别错别字,真的不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4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