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形状 >> 背书挑担千里求学,洗手净心开笔破蒙古人的
欢脱的暑假总是短暂的,转眼,又是家家户户大小“神兽”开学“归位”的日子。
收拾书包,重整行囊,一顿操作兴(xīn)高(qíng)采(tǎn)烈(tè)。在遥远的时光里,古时学生的开学季要做哪些准备?他们的“开学典礼”和校园生活,又有哪些仪式感?
准备开学
放下锄头,拾起课本
古时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中心,上至政府办公,下至社会生活,都以保障农事为先,不误农时。虽然历朝历代开学时间不一,但大多会避开农忙时节,以便学生在家帮农。
汉代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汉代开学有三个时间,“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此处月份为农历),全部选在农闲时节。一般来说,春季入学多在正月十五以后,而秋季时间则和今天较为接近。
魏晋南北朝时期,“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
与“农闲开学”相对应,农忙时又该回家下田了。《新唐书·科举志》记载,“每年五月有田假”。“田假”即“农忙假”,每年农历五月麦子成熟,学生回家下地割麦,因此休假。
在“上学”与“下地”两种状态间来回切换,便是古时学生的日常。
踏上旅途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与现在类似,古时学子也常需远走他乡,去异地求学。但在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的年代,此去千里,更显长路漫漫,步履艰辛。
孩子去外地读书,家长首先要备好路费,即古装剧里常听见的“盘缠”。古钱是中间有孔的硬币,用绳索将钱币串起来,出门后把钱缠在腰上,既方便又安全,“盘缠”二字也由此得名。
古时,人们的行李装备有“褡裢”、“包袱”等。但书本衣物放在其中容易起褶变形,学子便多用“笈囊”、“箧笥”(qièsì)、“箱笼”等,妥善安置学习生活用品,相当于简易版木制书包、行李箱。
此去山高路远,大包小包又太沉。有条件的家庭,会物色年轻仆人,作为“书童”或“伴读”侍候孩子读书,帮着背书挑担。而出身贫苦的孩子,只能独自负重前行。
中学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便有作者宋濂昔年顶风冒雪求学的描写,“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为读万卷书,先行万里路。于古代学生而言,光是求学的路途,便是一段磨砺身心的“修行”。
开学典礼
正衣净手,开笔破蒙
有说法称,过去,“入学礼”被视为人生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和葬礼并列。其仪式之隆重,流程之繁复,一抬首一投足,皆是教化和期许。
据《礼记》《弟子规》流传于世的“开学典礼”,流程通常有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和开笔礼四步,近年来也被愈来愈多的学校引入举行。
《礼记》认为,“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正衣冠,是明事理的起点,注重仪容雅正、君子之表,是真正的“开学第一课”。
入学时,新生要由老师依次整理好衣冠,在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迈入学堂。今天,仍有很多学校在门厅摆放镜子,亦是此番仪式感。
步入学堂后,学生先拜孔子,后拜老师,再向老师敬送“六礼”,即芹菜、莲子、红枣、红豆、桂圆和干肉。每件取一个寓意,例如芹菜的“芹”,寓意勤奋好学;莲子苦涩,象征老师的苦心教育;红枣的“枣”,祈盼早日高中等。
而后,学生要在水盆中洗手。寓意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在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最后,便是我们熟悉的“开笔破蒙”。老师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像痣的红点。“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意为开智明心,望学生在学习中能一“点”就通。
上学日常
青青子衿,尊师重道
古时的学生,同样是要穿“校服”的,名为“青衿”,出自《诗经》中我们熟悉的那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诗注疏》中道:“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除“校服”外,学生的帽子和鞋也都有讲究,历朝历代各有特色。如春秋时戴高耸的“峨冠”,宋朝则戴方正儒雅的“巾帽”,明朝要求戴“四方平定巾”。
尊师重道的观念,被古时学生镌刻在一言一行中。出土于成都的《传经讲经图》,描绘了汉代学校的上课场景:老师面向学生坐于榻上,双手置于前,六位学生席地跽坐,双手捧着书简,恭敬地听老师授课。
今天,老师上课提问,学生起立作答,古人也是如此。并且,古人每天出入学堂,都要对老师作揖行礼;若要去老师家里拜访求教,要在门外通名等候;若与老师在路上相遇,需恭敬地立于路边,待老师通过后再继续往前。
十年寒窗无人问,从古至今,读书求学便从不是易事,在旧日有限的生活条件下,其中艰辛尤为被放大。但知其险阻仍上下求索的学者们,代代相承,终将历史那头的浩瀚文化接续至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愿学子与师者,在新学期一往无前(`)
[1]古代“入学”冷知识:多大上学?有什么仪式?中国新闻网.-9-2
[2]在古代,“入学”有哪些讲究?中国教育报.-9-7
[3]衣青衿、备脩金、入泮宫……古人开学有哪些讲究?人民网.-9-2
[4]正衣冠、拜孔子、点朱砂……来品味一下古人的开学典礼.封面新闻.-9-2
[5]尊师敬学:古人的“开学第一课”.北京晚报.-9
来源:荔枝新闻
编辑: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