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好书推荐今天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传统文

发布时间:2023/8/7 14:02:50   
    

《知道几句三字经》

刘勃?萧桓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如果说要给小孩子讲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故事,那么《三字经》无疑是绝佳的素材库,开篇8句24个字之后,“昔孟母,择邻处”,就是故事了。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在所有蒙学书里,数《三字经》影响最大,至少是最大的之一。

《知道几句三字经》的作者刘勃认为,《三字经》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显然是一本从实际教学经验里生长出来的书。天资超卓的才智之士容易有一个毛病,普通孩子要苦思冥想、上下求索才能理解的东西,他随随便便就懂了,有时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讲解,和孩子之间也缺少共情。而《三字经》的特点是篇幅小、文字浅、节奏好、案例多,这些都很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

与此同时,《三字经》的知识含量却并不低。其中有价值观建设,即按照古代标准,怎样做才算是一个理想的人;有一般的名物知识,如四时、五行、六谷、六畜之类;有基本典籍的介绍,如儒家经典有哪些,诸子百家都有谁。最重要的是《三字经》里有一大段古代史概述,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讲到当下。刘勃以为,赞扬《三字经》的话,什么“千古一奇书”之类,实在是不必当真的。但“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或者说它是“袖里《通鉴纲目》”,却不能说完全无据,因为它确实可以方便你记住朝代兴亡。今天我们当然不必将其奉为圭臬,但拿它作为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倒也不错。

《知道几句三字经》实拍图

这些年,刘勃在历史写作方面尤为高产,出版的“历史三部曲”(《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和《司马迁的记忆之野》),收获了一大批核心粉丝。马伯庸评价他的写作“语气不疾不徐,不做惊人之语,亦不落艰涩窠臼。读之如啜温粥,口感柔顺,落胃熨帖。平淡中各种典故信手拈来,于细微处别出机杼,阅读体验极佳”。

在他的作品序列中,《知道几句三字经》稍微显得有些特殊,但马伯庸所说的刘勃式的写作风格,却是一以贯之。

写作《知道几句三字经》这本小书,缘起其实十分简单。刘勃称自己是个“孩奴”,女儿小时候,幼儿园曾要求背《三字经》,小学里又讲过《声律启蒙》,刘勃陪女儿一起读,零碎的想法也有一些,在朋友的建议下,觉得真可以好好系统地捋一捋古代蒙学教材,成果便集结为《知道几句三字经》。这本书上篇通篇讲解《三字经》,刘勃的朋友、编辑萧桓负责对全文进行详细注释,力求准确可靠,刘勃则分段撰写“解说与引申”,“掰扯”背后林林总总的文化观念,一吐为快;下篇笼统概括为“蒙书杂谈”,其实是把《百家姓》《千字文》《急就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弟子规》这些最常见的蒙学书的来龙去脉、利弊得失从头到尾详细地梳理了一遍。

对于广大家长而言,《知道几句三字经》可视为一本极为实用的指南,回答的是“今天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启蒙”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而对于其他一般读者而言,这本小书其实可以看作刘勃在历史作品之外阐释自身历史观、传统观的作品,只不过,载体从中国古代历史转变为了蒙学教材,显得更为新奇与独特。刘勃自己笑言,读这本书,或许可以给大家增加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谈资。

对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古代童蒙书,刘勃的态度不温不火,冷静理性,却又暗含着抹不去的“理解之同情”。他认为,这类书“不属于非看不可的书,但也不妨看看”。

刘勃列举的“不妨看看”的理由有四。

一是蒙学书往往和小孩子的识字教育有关,既然中国人使用的仍然是汉字,有些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古今变化不大——而且应该承认,古人的学习效率(私塾教育)可称非常之高;二是有的蒙学书,是跟小孩子讲解人的姓氏,朝代的更迭,还有名物知识之类,这些基础知识有的今天仍然会用到,有些虽然过时,但也不妨了解一下,颇具趣味;三是诗歌类,收录一些适合儿童背诵的浅易古诗,而传统的诗文很多无疑是写得极美的;第四类是讲授做人的道理的,这是蒙学书中争议最大的一类,从古至今,社会发生了质变,对待儿童的态度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披沙拣金,也不能说和今天全无相通之处。

刘勃又指出,往更大的层面说,了解传统蒙学,一重更务实的意义,就是避免“一惊一乍”。

有人和你吹《弟子规》这本书有多么神奇的功效,你不相信,但只是痛斥这本书就是坏,也显得武断。如果知道这本书的来龙去脉,反驳起来自然有理有据一些。

又有人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糟糕透了,是中国近现代以来落后的根源,旧书统统应该烧掉。在刘勃看来,太大的锅,文化背不起。了解一下古代的情境,自然也就可以明白很多文化观念产生的因缘。刘勃文字中一贯的不矫情但充满人情味儿的腔调,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知道几句三字经》实拍图

在《知道几句三字经》中,刘勃既不挖掘和证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也不阐释和夸大其“蒙昧性”,而是认认真真去体会与讲述。他认为自己不是在写导读,或许更近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共读,而这大概就是这本小书的可爱与近人之处吧。

end

书香上海

书香常伴

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8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