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中心思想

发布时间:2022/11/7 19:21:13   

中心思想: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原文及解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析: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重点字词解析

1.杨花:柳絮。

2.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3.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4.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一作“扬州花落”。

5.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6.随君:一作“随风”。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作背景

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品赏析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评价

1.《唐诗摘钞》:趣。一写景,二叙事,三四发意,此七绝之正格也。若单说愁,便直率少致,衬入景语,无其理而有其趣。

2.《增订唐诗摘钞》:即景见时,以景生情,末句且更见真情。

3.《唐诗别裁》: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4.《唐诗笺注》:“愁心”二句,何等缠绵悱恻!而“我寄愁心”,犹觉比“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更深挚。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至卷,有《李太白集》传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4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