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该说的都说了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22/12/21 22:27:12   

天下道理千千万,都明白了,不实行,并不管用,知而行之才是真知。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很长,历朝历代积累的典籍浩若烟海,其中古人遵行和推崇的准则、可以作为准绳的箴言,数不胜数。还有民谚以及各种各样的祖训、家训,更是无法统计。这些古训,不止是刻在竹子上、写在纸帛上、印在厚厚的书本上,许多直接就镌刻或浮雕在墙壁上。

从事文学工作的那些年,常常有机会在许多地方参观古镇古村古屋古巷。当地主人为了“打造旅游文化”,把“祖宗留下的辉煌”当作“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辉煌”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传统文化的丰富遗存:

“翰林第”、“大夫第”之类的建筑大门外墙一边写着“忠、孝”,一边写着“节、廉”。门头上的大匾,高悬着大字匾额;门楣边的堂号,无不出于“仁、义、礼、智、信”:“树和堂”讲和为贵;“慎德堂”讲慎终追远以德为先;“文敏堂”讲敏而好学;“五桂堂”喻修齐治平……楹联尽是古老的格言:“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云蒸霞蔚德惠千璋,春露秋霜恩泽万物”……一重重堂奥,凡有空白的板壁,必刻着“弟子规”、“朱子家训”之类,抬头是教训,低头是规矩,左门见“出将”,右门见“入相”。

建筑上的石雕、木雕、砖雕乃至所有的雕梁画栋,到处是“孟母三迁”、“孔融让梨”、“桃园结义”、“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二十四孝图,内容无不寓意着“孝、悌、谨、信”。一处有一处的历史,一处有一处的沧桑,处处体现了礼教的思想。

当地主人每次都会对那些文字作特别热情的介绍,说那是举世无双的文化精华。让我心里不免叹息:如果那些话都做到了,落实了,他们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或许就真不会这么衰败吧。

这样的教训方式一直源远流长地保留着,只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内容有所改变。我在农场插队的时候,领导大约觉得我的方块字写得还行,经常让我在村民的屋墙上涂写大幅标语,内容都是从领导讲话、上级文件里摘出来的精炼字句:“战天斗地”、“大干快上”等等。我很乐意,怎么也比早出晚归下地干活一身臭汗轻松。写完了前墙写后墙,写完了前后墙写侧墙,除了门窗,不留一寸空白。把我所在的生产队搞得很有政治气氛,本场和上面下来视察的领导看了都很高兴。

然而,也有较劲的领导,会有另外一种意见:那些东西不能光是写在墙上,念在嘴上,而不落实在行动上!干活还是“上工一条虫,下工一窝蜂”,年年还是“吃粮靠回供,花钱靠贷款”,只写不做,等于没写;只说不练,等于白说!

当时我们有点接受不了,长大了,才知道,人家说的是一个大道理:知易行难。

讲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所有有益的道理,思想上意识上懂了,还仅仅是开始,如果没有行动,思想意识的懂,只是半懂,没有化为切实的行动,或者即使做了,也是半途而废,知而不行,等于不知,甚至是虚伪。

转眼到了年。这是见证人性的一年。一场瘟疫,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灾难,也呈现出林林总总的世道人心,既有医务工作者直面死神的勇气,无数爱心人士的点滴恩情,也有各种难以想象的卑劣行径。

有人收集了许多古人说过的话:人生在世,有三不能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立地为人,有三不能黑:育人之师,救人之医,护国之军;千秋史册,有三不能饶:误国之臣,祸军之将,害民之贼;读圣贤书,有三不能避:为民请命,为国赴难,临危受命;经商创业,有三不能赚:国难之财,天灾之利,贫弱之食。

该说的似乎都说到了。

然而只知不行,只是知识;知而行之,才是知“道”。天下道理千千万,都明白了,不实行,并不管用,知而行之才是真知!

疾病是检验社会世相的一张试纸。在这样一场灾难中,保障人的尊严、人之为人的根本,是所有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地做好自己。此一大劫,应该成为我们重新出发的一个起点。(陈世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8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