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繁衍 >> 袁涤非讲礼仪重视生活中的细节,你就会有意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湖南省礼仪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涤非,4月18日来到长沙图书馆,作了《以‘仪’见‘礼’——生活中不可忽略的细节》为题的讲座。讲座以专家主讲及与现场听众互动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数十万人聆听了讲座。袁涤非认为,重视生活中的细节,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袁涤非先从郑州最大尊锻铜雕塑“礼仪之门”的图片讲起,说那是一双抱拳的手,“抱拳礼”是中华传统礼仪风范的一种礼貌动作,含有尊重、欢迎的寓意。医院医院创始人互相鞠躬的经典照片让人感叹。通过这两个场景的照片,说明礼多人不怪的道理,也说明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要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传递其内心的礼,从细节当中、言行举止方面来体现内心对别人的尊重。
谈到礼仪的作用,袁涤非将其归纳为自我完善的基础、组织形象的保证、文明程度的标志;播放大城市地铁门口许多人不讲先下后上的规矩,进去的与出来的挤在一起堵在门口的视频;借助于央视节目表达“礼承华夏,美育中华,知礼、懂礼,彬彬有礼是人际交往的核心润滑剂,用礼仪活出自信优雅幸福的人生”这样的观点。
袁涤非解释了礼仪的概念,她说,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是内在的,是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尊重、敬意的态度;而“仪”是外在的,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动作、形式等表现出来的“礼”。
袁涤非指出,礼仪就是让跟你打交道的人感到舒服,你让别人舒服了,让人家心里感到温暖和温馨,就可实现天时地利人和,交往就会大为顺利。关于礼和仪,内在恭敬,表露于外,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的核心是“敬”。她例举了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如外交场合、人际交往等来予以说明。
礼仪的实质是什么?孟子说“尊敬之心,礼也,礼立于敬。”尊敬之心,敬畏之意。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下义》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称华夏。孔子《论语》:“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荀子《修身》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细节决定成败,世界上最廉价而又能得到最大效益的一种东西,那就是礼节。人事招聘、公务员招考中也十分看重应考者的礼仪礼节,细节做得好的可以为自己加分。小中见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分享中,袁涤非多次引经据典,如古云:遵时守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子规》中有出必告,返必面。以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秦怡为例,说其一生经历多种打击,年至九秩却仍不失优雅。越是名气大的人,越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合符礼仪。
袁涤非谈到服饰搭配,主张“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你的形象价值百万。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手教养、品味、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人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交流的艺术和智慧。引用了“言为心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等古语,以说明把握语言分寸的重要性。
礼仪是让别人看着舒服。袁涤非现场播放了以川航迫降案例为原型拍摄的电影《中国机长》片段,电影中那种“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的行为让人感动;她也分享了自己学生中的感人故事,对优秀学生回复信息有速度、态度、温度记忆深刻。在播放关于董卿的五段视频《重识董卿的五大瞬间》后,她总结说,其中前三段视频,展示了董卿的非凡学识,后两段则带给大家一些思考,有些人的残缺大家看不见,最后一个视频中的大爷,用沙漠中的绿色来形容。袁涤非说她在所有主持人中最敬重董郷,提到了董卿采访近百岁的许渊冲老人时,以跪地的身姿对许老先生附耳提问且专心聆听。
她还给大家普及了生活中的一些礼仪知识,如端红酒敬酒的礼仪、小汽车的座位排序、西服如何搭配和穿着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建议大家多看看电影《猎场》。
袁涤非多年研究和讲授礼仪,颇有心得。她说,礼仪不是只告诉我们怎么站怎么坐,怎么跟人握手,怎么穿西装穿休闲服等,礼仪还教会我们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和所面对的社会,对民族充满关爱。她认为,心有敬而形于外,磨刀不误砍柴工,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多学点礼仪知识,做好自律,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对待职业的态度、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行举止也一定程度体现出一个人的礼仪修养。
袁涤非用丘吉尔说过的话“礼仪是一种在全世界可以通行的签证,请您善用它”来结束她的讲座。之后,她还对现场提问进行了详细的回答。#学问分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