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繁衍 >> 对话农业农村生态价值怎样度量变现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农村的良好生态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探索其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就像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架起一座桥。目前在这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的开发和转化。为此,本期《对话》邀请仇焕广、郭珍、陶旺三位专家和从业者,共同探讨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的转化之道。
对话嘉宾
innoparticularorder
仇焕广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
郭珍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陶旺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顺程农机收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主持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竟涵刘知宜
01生态是经济、是财富,并且是可以交易和兑现的。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开发整体还处在起步阶段,仍有巨大的发掘空间
Q
主持人:在您看来,农业农村具有怎样的生态价值?目前这种价值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开发?仇焕广:农业农村除了食物供给、居住等经济价值之外,还可以提供景观、水质和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生态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看过有数据显示,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农业农村生态系统提供的价值比它直接提供产品的价值还要高好几倍。所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农业农村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当前,可以说农业农村的生态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不过在开发上,虽然我们在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整体还处在起步阶段,仍有巨大的发掘空间。
郭珍:农村有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和服务。目前,农业农村的生态价值还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认识和开发。不同主体对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的认知存在差异。相对而言,城市居民对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的认知水平较高,农民对农业农村的生态价值特别是非使用价值的认知水平较低。而且不同地方对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的开发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地方整合各种资源开发农业农村生态价值,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少数地方则缺乏有效开发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的能力。
Q
主持人:“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中指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这“四难”问题。我们应怎样解决这些难题,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仇焕广:有些生态价值其实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问题就是怎么构建一套生态服务价值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这方面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未形成。要解决这些难题,关键是根据农业农村生态系统价值的不同类别,制定差异化的价值实现方式。
首先,对于可体现在具体产品上的生态价值,可以通过消费者直接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方式实现。比如,绿色优质农产品可以通过优质优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支付更多生态价值溢价。再比如,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址等,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也可以通过游客游览和文化周边产品消费的方式实现农村的生态价值。
其次,对于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气候调节等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生态系统服务,应采取政府付费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如耕地轮作休耕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等。
第三,对于目前产权不明晰的生态服务价值,应该明晰产权,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其价值。例如,在明确了森林的碳汇储量后,可以赋予清晰的碳汇产权,使碳汇以商品形式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满足企业或个人认购需求从而实现其生态价值。
陶旺: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的度量与“变现”。一是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确定生态价值的核算方法,给“绿水青山”贴上“价格标签”,同时要让全社会都知道,生态是经济、是财富,并且是可以交易和兑现的。二是要健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界定产权主体,划清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三是通过“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让生态产品实现更大价值。四是建立涵盖大气、水等的跨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受益者付费、保护者补偿”长效机制。五是在金融上加大对农业农村绿色产业、生态产业的支持力度。
02在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开发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社会资本与农民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利益联结机制。应始终保持村庄、村民的主体性,避免村庄、村民被边缘化
Q
主持人:我们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推动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实现和转化。在此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社会资本与农民分别应承担怎样的角色?怎样更好地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仇焕广:在农业农村的生态价值实现和转化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应扮演引领者和保障者的角色。而在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开发理念、与市场有效对接等方面,以民营资本为主的社会资本也有自身的优势,还可以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农户则是实现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实现和转换的中坚力量,他们既享受生产生态产品带来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要承担保护社区生态环境的责任。
三者更好地互相配合,需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利益联结机制。具体地,中央及地方政府可提供部分资金作为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启动资金,并为生态价值实现和转化建立制度保障;社会资本可以作为农业农村生态产品的市场经营开发主体,引进专业设计、运营团队,为农村生态价值实现和转化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培训和资金支持,为生态产品拓展市场渠道;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则是生态价值产品的供给者,可以利用社区内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生态附加值的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农村生态价值产品,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
郭珍:在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实现、转化网络中,政府管理部门具有高权威性,可以作为管理者。但各政府管理部门的目标与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首先应建立政府管理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使政府管理部门在助推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实现上形成合力。在此基础上,政府管理部门协调社会资本与农民,提高协同力,进而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在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开发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村庄、村民的主体性,避免村庄、村民被边缘化。因为说到底,推动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实现,是为了将农村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Q
主持人:目前一些地方已经通过“生态高值”农业实现了经济盈利增长。您在工作和调研中见过哪些比较好的实践?您认为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郭珍:发展“生态高值”农业,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农民等多方主体参与。如何协调各方主体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是关键。
位于东北黑土区的黑龙江省依安县在推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作用。当地县政府扮演了动员型政府、合作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等多重角色,引导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与科研机构、涉农高校等开展合作,通过动员农户与引入技术、引入与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等,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企业、村集体、农民等主体都能从中受益,实现了黑土地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
陶旺:生态高值农业是以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实现农业产业的高值化。
我们这里近年来大力示范推广的稻田养鱼示范工程,就是这样的实践,首先可以促进水稻增产,养鱼的稻田稻谷产量一般可以增加5%—8%,较高的增产10%以上。其次可以增加水产品供应,丰富“菜篮子”。第三可以使农民收入增长,稻田养鱼既增粮又增鱼,而且可以使稻田化肥、农药减量少施,节约人力,节省开支。同时,稻田养鱼又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优化。
03城市居民是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参与者。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将城市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联合生产者,助力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增值
Q
主持人:过去经常有“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田”现象。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这一新要求对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实现有何意义?仇焕广:过去“各管各”的生态保护修复方式,各部门之间是分割孤立的,容易按下葫芦浮起瓢,顾此失彼。“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更强调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在生态修复和保护方面的系统和协同观念,更加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系统化思维的重要体现。
比如种好了树,能够涵养水土,好的水土又能改善农田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整个生态就能自然而然地良性循环起来,让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得到整体的、稳定的、可持续的改善。反之,如果护田的只管护田,而不管治水、不管种树,田不一定护得好、护得久。因此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使农业农村的生态价值能够得到多方位、持续释放。
陶旺:山水林田湖草沙之间普遍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这些生态系统由于存在边界模糊、权属不清等问题,无法界定“谁拥有、谁受益”,如果单就某一方面治理,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推动实现山水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能够树立“一盘棋”的治理思路,实现部门协作,进行一体化保护、一体化治理,做到山上山下、地上地下、田边水里,全面治理,不留死角。还能够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找准症结,提升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能够统筹各种社会资源,协同开展技术攻关。
Q
主持人:农业农村生态保护的受益者不只是农民,也有城市居民。具体实践中也不能“就农村抓农村”,而需要城乡同向发力。在农村生态价值实现方面,城市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未来怎样更好地发挥这种作用?仇焕广:城市居民作为农业农村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是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参与者。农业提供的绿色优质农产品、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业气候调节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是全社会共同享有的,既包括农村居民,也包括城市居民。
首先,可以通过增强城市居民环境意识、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的实现。目前城市居民收入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和都市现代农业旅游的主力军。其次,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形成城市居民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消费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城市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标识的认知,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蕴含丰富生态价值的农产品获得充分溢价,从而实现农业农村生态价值。
郭珍: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来看,农村是生态产品的主要生产地,而城市是生态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城市居民可以直接购买农业农村提供的生态产品,助力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实现。从要素流动的角度来说,城市资本、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更为丰富。这些要素流入农村,可以助力农业农村生态价值有效开发。
发挥城市在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实现上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提高城市对农业农村生态产品的需求,如碳排放权等制度设计;另一方面,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引导城市稀缺要素进入农业农村,对农业农村生态价值进行挖掘与开发。还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让城乡形成利益共同体,将城市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联合生产者,助力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增值。
04除了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卖高端农产品,未来农业农村生态价值转化还有生态补偿和生态权属交易等主要方向
Q
主持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农业农村生态价值转化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和可能性?未来除了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卖高端农产品外,农业农村生态价值转化还有哪些新的方向?仇焕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农业农村生态价值转化带来的新机遇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倡导绿色消费观,通过引导绿色消费奠定农业农村生态产品的市场需求。第二,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体系,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撑。第三,构建绿色金融支持体系,为农业农村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完善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市场激励。第四,通过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清晰界定农业农村生态资源的产权主体,为生态价值的权属交易提供重要前提。第五,充分发挥数字科技的提质增效作用,为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监测、核算和交易提供新动力。
未来除了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卖高端农产品外,农业农村生态价值转化还有生态补偿和生态权属交易两个主要方向。生态补偿是政府对保护自然环境的主体支付一定的奖励补助,来达到保护环境目标的一种经济手段,如耕地轮作休耕补贴、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权属交易主要是一种市场化价值实现机制,即农业生态功能服务的供需双方在生态产权市场交易中心交易生态功能服务。我国目前也在探索森林碳汇交易、“两山银行”和森林生态银行等模式。
郭珍: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人们对生态价值的认知不断增长,更愿意为获取生态产品支付较高的价格,农业农村可以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对农业农村生态产品的需求旺盛,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将不断增长,农业农村生态价值将更容易实现。
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康养产品等生态产品具有排他性,可以直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价值。而一些公共物品属性的生态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难以直接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实现价值。因此,未来除了直接进行生态补偿外,可探索更加多样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目前,一些地方通过政府管控或设定限额等措施,创造对生态产品的交易需求,引导和激励利益相关方开展交易,通过政府管控与市场交易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如耕地占补平衡和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交易,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配额交易,林权等产权交易。在未来,还可以不断创新农业农村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如创新碳金融产品等等。
陶旺:生态价值转化要让农民受益,农民实实在在看到了好处才有积极性参与。比如,我们这里以往水稻秸秆大多是联合收割机收获后切碎在田里,在冬种节令紧张的田块里,容易影响到下茬作物的栽种。近年来我们合作社结合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大力推进水稻秸秆综合利用。在推广上我们想了个办法,就是推出一款“水稻秸秆抵部分机收费用”的套餐,即用合作社的机子收水稻,水稻秸秆合作社打捆后收走,农户可以享受一定额度的机收费用减免,这种套餐一推出就很受水稻种植户的欢迎。而我们把收到的水稻秸秆送去养殖场、秸秆综合利用处理厂,也增加了我们合作社的收入。同时也减轻了秸秆禁烧的压力,保护了生态。
Q
主持人:碳汇交易是近年来一项新探索,不少地方正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您认为未来碳交易能否成为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下一步怎样更好地发挥碳交易的作用?仇焕广:碳交易作为一种控制碳排放的市场化手段,能够起到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也是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发挥碳交易在生态价值转化中的作用,需要基于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碳市场建设经验,深入探索种植业、草原、林业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碳交易机制,通过碳市场实现农业的碳汇价值转化。目前,林业碳汇已经在试点碳市场中通过减排量出售等方式实现其生态价值,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种植业、草原等碳交易的机制路径,并进一步探索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碳基金等各类碳金融产品,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
郭珍: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主体碳排放的需求以及固碳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如有些地区是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这些地区碳排放需求少,碳封存和碳吸收能力强,可以转让碳排放指标;有些城市化地区人口密集、产业发达、生态系统较为单一,碳排放需求大、碳吸收能力弱,对碳排放指标有较大的需求。利用市场进行碳汇交易既可以发挥城市化地区在发展集聚经济上的优势,也能激发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降低碳排放、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内在动力。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未来碳交易可以成为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下一步,还需从全国层面对碳交易规则进行细化,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平台,提供更完善的碳交易服务,降低碳汇交易成本。
主持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不仅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家园,在现代化的今天,更是蕴含多重价值的宝贵生态财富。发掘其中的潜力,推动农业农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进一步探索农业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感谢三位嘉宾做客《对话》栏目,分享精彩观点!
原标题:农业农村生态价值仍待“变现”——对话仇焕广、郭珍、陶旺
监制:高雅编辑:倪杨金子
点击订阅《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