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估计不少人都挺熟悉的,因为被写进了《弟子规》,而且就在开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孔老夫子以及他的弟子在前面已经讲了一些立身治国的大道理,现在他要讲下一代的品行树立问题了,毕竟这些优良的品行要从小培养。
从这篇可以看出,跟之前讲的一样,孔夫子第一重视的是品行,第二重视的就是学习了。而在品行中,又首先强调孝悌观念,因为儒家的道德是推己及人的,是有一个递减圈子的。
线圈插画临摹血缘观念一直很受重视,所以儒家以亲情作为引导,先教导人们如何对待自己至亲的父母兄弟,再将这种感情推广开来,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里要注意的是,“出则弟”并不是说在外的时候才对兄弟尊重友爱,而是指出门在外要用悌道对待师长。而且“出则”后面四项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悌、谨、信爱众、亲仁是都要重视的。
孔子强调“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因为通过学习才能完成“修齐治平”的目标,若不学习,则无法认识到事物背后的道理,难以接近圣贤思想。
至于“学文”,可见孔子十分重视“人”和“文”,对于科技与生产并不重视,这有可能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吧。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广泛地学习各种方面的知识,而非局限于“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