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宋之问和温庭筠,用一生悲剧告诉我们所谓情

发布时间:2022/11/13 14:48:12   

一、

宋之问家族,属于典型的寒门贵子。

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间,在门阀士族当道的唐朝,没有背景很难出人头地。

但是宋令文天生神力,经过多年苦学,书法和文章也写的不错,凭借“三绝”的本事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在唐高宗年间已经做到左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

可见,天无绝人之路。

这种心理长久的刻在宋之问脑海里。

和宋令文一样,宋之问也很有天赋,不到20岁就高中进士,并且获得大唐五言诗比赛冠军,用才华把其他人按在地上摩擦。

此时的宋之问,有一个美好的幻想:“父亲已经为家族奠定根基,我又特别有才华,将来的前途肯定远大,宋氏家族要兴旺喽。”

呵呵,他想多了。

唐朝科举不是中进士就能做官,如果没有通过吏部筛选,进士学历只是官场备胎而已。

宋之问的备胎生涯,足足做了15年。

直到武则天当皇帝以后,他才获得“分直内教”的从九品小官,和杨炯一起在皇宫教宫人读书,宋之问已经35岁了。

15年孤单寂寞冷的备胎生涯,也长久的刻在宋之问脑海里。

我这么有才华,只是由于没有背景,一直做了15年备胎,凭什么那些没才的人却可以出人头地?

宋之问不禁想起父亲:“天无绝人之路,一定有机会的。”

一个邪恶的声音在宋之问心中响起:“天帝,我把灵魂供奉给你,请赐予我荣华富贵吧。”

从此以后,宋之问黑化了。

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生活的不同阅历,把每一个天真纯善的婴儿塑造成不同的成年人。

才华和地位不匹配,家境和社会的巨大冲突,让才华横溢的宋之问,变成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油腻中年男。

二、

武则天虽然年纪大,但是心不老啊,称帝以后在皇宫养了一堆男宠,最知名的是张昌宗、张易之。

兄弟二人很得武阿姨的欢心,不仅得到将军卿相的职位,还封为国公爵位,权势富贵震动天下。

宋之问瞄准机会,冲上去抱紧张氏兄弟的大腿,为了表现自己的诚心,他不惜给张氏兄弟倒尿壶。

够体贴了吧。

他什么节操都不要了,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为换取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样低声下气的宋之问,张氏兄弟也不能亏待。

当时张易之是奉宸令,不失时机的拉宋之问入伙,让他做了左奉宸内供奉,虽然是宫廷文学侍从,但好歹品级升了啊。

武则天喜欢文学,学术修养相当不错,张氏兄弟要揣摩领导心思,不得不在文学下功夫,可自己的水平不太行,怎么办呢?

宋之问就是枪手之一。

他甚至想更进一步,高攀武则天的大树。

宋之问借助张氏兄弟的关系,写了一首《明河篇》递给武则天,其中有一句是“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武则天一句一句的读,读完后不禁叹息,对旁边的崔融说:“哎,我也挺喜欢宋之问,但他有口臭,实在是受不了。”

其实不管能否献身,宋之问的命运已经转弯了。

当时的朝廷大臣都不喜欢张氏兄弟,对武则天称帝也很有意见,他们时刻谋划让李唐复国。

公元年,张柬之、王同皎等发动政变,诛杀张氏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然后扶持唐中宗李显继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

做为曾经攀附张氏兄弟的宠臣,宋之问保住一条性命,被贬泷州,那地方在如今的广东罗定,当时还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蛮荒之地。

唐朝官员一听说贬谪岭南,大概率是回不来了,奉献了灵魂的宋之问绝对不能忍,第二年就偷偷溜回来。

宋之问有个朋友叫张仲之,看到他的遭遇有点不忍心,就把宋之问藏在自己家里,每天好吃好喝供应着。

唐中宗李显登基以后,重用武三思。

朝廷大臣心想:“武家余孽未绝,说不定以后会找麻烦,不行,坚决弄死他。”其中之一就是张仲之。

宋之问住在张仲之家里,很容易听到他们的计划,于是他派侄子前往告密。结果张仲之惨死,宋之问反而升为从七品的鸿胪寺主簿。

哎,缺德不缺德啊。

三、

宋之问的才华很高,诗也写的很好,唯一的毛病是没节操,为了荣华富贵什么脸都不要了。

这种人,谁能看得起呢?

如果身边有宋之问一样的人,不管他多有才,不管他长得多帅,恐怕没人愿意和他交朋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把你卖掉。

他们这种人信奉“既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社会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只是浮云,世间道德也不能束缚他们的脚步,唯有到手的利益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但是人活一世,不是只有利益啊。

社会是各种人的集合,利益也是在人的交往中产生,如果和各种人都相处的不舒服,单纯的利益又从哪里追求呢?

宋之问抛弃人的交往,而专门追逐利益,只能是舍本逐末。

他的根基应该是做人,在相处中让所有人都感觉很舒服,大家都觉得这个人不错,愿意带他进圈子,利益自然而来。

一门心思谋取利益,只会让人觉得靠不住。

历史无数次证明,放弃灵魂的人,往往得不到真正的荣华富贵。

后来,宋之问追随过太平公主,但是看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崛起,立刻改换门庭投奔安乐公主。

公元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扶持唐睿宗李旦登基。

到最终清算的时候了。

要说宋之问的眼光真的不行,他攀附的张氏兄弟、安乐公主都是两次政变的失败者,而背叛过的太平公主,却是新崛起的大姐大。

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催的。

越州长史宋之问被流放钦州、桂州,2年后李隆基继位称帝,赐死宋之问。

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四、

唐朝诗人中,不会做人的很多。

他们本来可以有光明的前途,或者很好的结局,由于不会做人,偏偏换来颠沛流离的下场。

而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

王昌龄是农家子弟,王维在长安风生水起的时候,他还在撅着屁股种地呢。

公元年,王昌龄高中进士,几年后考中宏词博学科,学历证书上的金光又浓郁了几分。

从上帝视角来看,王昌龄的官运不太好,但在当时可不是这样的。

考中进士之后,他得到汜水尉的官职,虽然职务小级别低,却是很多成功官员历练的第一步。

比如高适就是在县尉的岗位上历练,深刻了解民生疾苦,为以后的步步高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比如杜甫也得到过县尉的官职,不过他嫌弃官小事多离家远,不愿意去而已。

王昌龄获得宏词博学科的学历以后,被调往朝廷做校书郎,成为皇帝身边的工作人员。

这个职位了不得。

唐朝的宰相、尚书不论起步何处,往往经历过校书郎的历练,甚至有的牛人在校书郎起步,直接沿着六部、三省的路子往上走,最终位登台阁。

朝廷调王昌龄做校书郎,未尝没有悉心培养的心思。

但他一辈子都没有升职。

不是汜水尉就是龙标尉,要么就是江宁丞,职场晋升和学历成就完全不匹配。

为什么会这样?

《唐才子传》有一句话:“后以不护细行,贬龙标尉。”

王昌龄的人品很好,学问也很好,但就是大大咧咧不在意细节,结果无意中得罪了人,自己都不知道错在哪里。

职场也好、官场也罢,归根结底是人和人的交往。

你可以不同流合污,也可以清高自守,但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不然你清高了,衬托的别人多难为情啊。

所谓情商高不是逢迎拍马,而是时刻保持共情心理,能体会到别人的情绪和不得已,并且说出让双方都舒服的话,做出大家都开心的事。

如果像擀面杖一样直,谁能受得了。

公元年,王昌龄莫名其妙得罪人,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自己感觉很委屈,面对别人的指责不知道如何反驳。

李白在扬州听说王昌龄被贬谪,马上写了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安慰好朋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

“嗯,摸摸头,宝宝不哭。”

五、

晚唐的温庭筠,更是得罪人的典型。

他曾写过一首《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短短27字,把倚靠窗台的寂寞少妇刻画的入木三分,字里行间,甚至可以体会到少妇迷离的眼神,还有一声不可听闻的叹息。

一般来说,能揣摩女性的细腻心思,应该是很温柔的男闺蜜吧?

温庭筠偏偏不是。

他出身的太原温氏,三国时代曾经跟着曹操混过,连续几代人都是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魏晋年间还出过特别厉害的六个兄弟,号称“温氏六龙。”

隋朝末年,李渊、李世民在太原起兵,温氏三兄弟积极追随,大唐开国以后,温大雅做到礼部尚书,温彦博成为中书令,温大有出任中书侍郎。

温氏三兄弟可谓一时人杰,而温庭筠就是温彦博的直系后裔。

正是由于名门显贵的关系,温庭筠可以在长安结交很多“五陵少年”,出入宰相府邸非常随意。

温庭筠和令狐滈玩的非常好,平康坊的亭台阁楼里,经常看到他们放荡不羁的身影。

令狐滈是宰相公子,父亲令狐绹辅佐唐宣宗整整10年,权力大的一塌糊涂,假如不得罪令狐绹,温庭筠的后半生不会太差,起码可以得到进士学历嘛。

可惜啊,温老师嘴欠。

唐宣宗喜欢《菩萨蛮》,经常写歌词交给宫女唱,为了讨皇帝开心,令狐绹想写一首好词送给唐宣宗。

不过令狐绹读书不多,头发都抓秃了,纸上也没有一行字。不会写没关系,可以找枪手。

温庭筠特别有才,手指交叉八下,一首好诗词就出来了,简直堪比曹植的七步成诗。

“小温啊,帮我写一首《菩萨蛮》,千万别说出去哦。”

“令狐叔叔,您放心吧。”

为了不辜负令狐叔叔的嘱托,温庭筠回家以后点燃油灯,手指狠狠的叉了八百次,才写出一首尽善尽美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装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果然是好词,唐宣宗满意的点点头,令狐绹欣慰的笑了:“小温果然不负所望。”

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不久后,这首《菩萨蛮》火遍长安城,平康坊的姑娘都在唱,其他大宅院的小娘子也经常哼哼,仿佛词中写的是自己。

温庭筠忍不住得瑟,偷偷和朋友炫耀:“嗨,这首词是我写的,令狐绹哪有这种水平了?”

消息传到令狐绹耳朵里,恨得要死。

温庭筠背后叨叨还算给面子,当面羞辱令狐绹,那才叫招人恨呢。

有次唐宣宗写诗,上句有“金步摇”的词语,想了好几天怎么都想不出下句对什么,于是让大臣帮忙想办法。

令狐绹又上线了,回家后赶紧问温庭筠:“小温啊,金步摇能对什么词?”

“简单,金步摇对玉条脱。”

令狐绹一拍大腿,嗨,我怎么想不到呢。

温庭筠面带讥笑的看着宰相大人,脱口而出:“典故出自《南华经》,这本书不生僻,相公理政之余,也要多读读书啊。”

他后来还说什么“中书堂里坐将军”,明显是讥讽令狐绹嘛。

你看看,温老师的嘴多欠收拾。

唐宣宗号称“小太宗”,希望可以振作大唐江山,对人才的包容度很高,假如温庭筠的情商高点,基本可以得到令狐绹的推荐,后半生的颠沛流离完全可以避免。

再说,温庭筠已经答应给令狐绹当枪手,稿子都交了,结果为了炫耀小聪明,破坏了双方的合作规则。

所以喽,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令狐绹的心里也苦啊,招谁惹谁了,被温庭筠花样鄙视多年......还想中进士做高官,呸,我也要变着法子折腾你。

一报还一报呗。

六、

归根结底,说话做事都是艺术。

太过随心的话,难免以自我为中心,而太过于自我的人,说话做事往往会伤人伤己,恐怕没有人会真的喜欢。

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基础,可以预料,一辈子的成就不会太高。

太过拘谨的话,难免把对方捧的太高,说话做事总是替别人考虑的太多,替自己考虑的太少。

到头来把对方捧到天上去,把自己踩在烂泥中,反而丧失自我,换不来对方的尊重。

那些社会上混的好的人,都会讲究说话做事的方法。

怎样把话说的让对方舒心,把事做的让大家满意,却又不违背自己的原则,最后换来皆大欢喜的结果......其中的折冲樽俎不得不考虑啊。

所谓情商高,无非是让大家都舒服。

和宋之问、王昌龄、温庭筠一样的人,本来拥有锦绣才华,但由于话说的不好听,事做的不好看,结果落的人生悲剧。

虽然在文学领域千年留名,可这样的人生,真的不是他们想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4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