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生活环境 >> 古人论诗系列之一作诗的巧与拙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诗歌,古代的文人们有个普遍的观点是:“以巧进,以拙成”。也就是说,找一个巧妙的点切入,经打磨锻炼后形成古拙的风格。因此,作诗就像写字一样。写字以写出古朴的拙笔为最难,作诗则以拙句最难。拙到一定境界,那就是浑然天成了,至于工不工巧,已不足道也。持这样观点的有很多:
黄庭坚云:“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拙轩颂》
刘禹锡曾称赏好友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时说:“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纪大烟袋纪师傅说:“大抵始于有法,而终于以无法为法;始于用巧,而终于以不巧为巧。”(纪昀:《唐人试律说》,镜烟堂十种本。)
古人精彩的拙句则有:如“池塘生春草”(谢灵运),“枫落吴江冷”(崔信明),“澄江静如练”(谢眺),“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谢灵运),“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谢眺),“明月入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这些句子读来清新朴质,有洗尽铅华之美。
伟大的诗圣杜甫也是这样一个典型。五言有: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子规》
“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朝二首》
“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在家长早起,忧国愿年丰。”《吾宗》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月三首》
“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屏迹三首》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遣意二首》
七言有: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小寒食舟中作》
“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九日五首》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绝句漫兴九首》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即事》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南邻》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二首》
这样的诗句难以全部列举,还可以类推出更多。
事实上,老杜在创作上就是秉持了这样的巧拙观,甚至而将拙提高到了道的高度: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屏迹三首》)。拙之所在,道之所存,诗文也不能例外。
原文:
作诗必以巧进,以拙成。故作字惟拙笔最难,作诗惟拙句最难。至于拙,则浑然天全,工巧不足言矣。古人拙句,曾经拈出,如“池塘生春草”,“枫落吴江冷”,“澄江静如练”,“空梁落燕泥”,“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明月入高楼,流光正徘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此等类,固已多矣。以杜陵言之,如“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在家长早起,忧国愿年丰”,“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此五言之拙者也。“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此七言之拙者也。他难殚举,可以类推。杜陵云,“用拙存吾道”,夫拙之所在,道之所存也,诗文独外是乎?
摘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