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的思想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23 23:24:24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5252031.html

*节选自《圣学根之根》心得汇报*

(本文共字,阅读大约12分钟)

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有一块《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在成化帝创作了《一团和气图》一百年后,在嵩山少林寺立起了一块碑,就是这个《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碑刻的时间是嘉靖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年,正好是一百年之后。

这幅画的作者也是一位皇室中人,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九世孙,郑恭王--朱厚烷之世子朱载堉。在朱载堉十五岁的时候,父亲遭到了诬陷而被囚禁,朱载堉是备尝了世态炎凉,对于亲族之间看似仁义道德,实际上虚伪残酷,对这样的现实有了深刻地体悟。但是朱载堉并没有因此颓废,而是发愤著书,成为了一代科学家、律历学家、文学家、音乐学家,他尤其是精通音律和历法。他和成化帝--朱见深一样,朱载堉也是有感于王朝内部的惨烈斗争,他沿袭了成化帝“三教合一”的绘图模式,绘制了这幅《混元三教九流图》。

我们看《混元三教九流图》。画面是由三个“同心圆”组成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意味着圆融、圆满、和谐自足,从宇宙观的角度讲,“圆”又是太极的状态,是宇宙的初始,是万有的根本。《混元三教九流图》中,最外的是这个大圆,中间是三教圣人组成的中圆,寓意是三教,最里面这个画卷卷轴上有九股清流,或者说是九片叶子、九片花瓣,有这样组成的一个小圆,这个寓意是九流。最外面的这个大圆,寓意:宇宙大化,原始反终,三教九流,诸子百家,都是此宇宙大化之中的沧海一粟,三教九流,本原是浑然一体、圆融无二的。中间的中圆和《一团和气图》的那个圆非常地类似,但是,稍有差别,比如说:束儒巾和束发冠的这两位长者的位置,和《一团和气图》中两位长者的位置是正好相反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不太相同。但是,不管是图怎么样,寓意是一样的,“三教圣人”都是浑然一体,准确表达了三教一体、三教一源的深刻含义。最里面的小圆是一个隐形的圆,在三教长者手中的这个画轴的中间,从圆心迸发出了九股清流,或者说九片花瓣。这九股清流的寓意就是九流:“农、墨、名、法、纵横、小说、阴阳、医、杂”,这九家。九流组成一个轮,转动不停,寓意是“九流圆融无碍”,或者说是“百家恒久流传”。当然这个九流组成的小圆在《一团和气图》中也有出现,在“《混元三教九流图》的图赞”中介绍了这三教九流。

我们来看一看,“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佛陀教育:教育人恢复自性圆满的智慧德能,回归本觉、本善;道家教育:教人以养生长寿之法,追求自然和谐与道合一;儒家阐明伦常大道,教人纲常是当行的正道。这里面出现了一些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词汇,比如说“人伦、纲常”这些概念多被现代的人误解了,所以我们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先看“伦常”,伦常大道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五种的伦理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伦理关系不是圣人人为制定下来的,而是本来就有的,是自然而然的规律。这五种人伦关系从古至今,永恒不变,是人人所共享的常道,因此又称为伦常大道。从这五种人伦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德行要求,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下面来看纲常,纲常是指“三纲五常”。先说“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或者说“夫为妻纲”。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封建糟粕,是统治阶级蒙蔽被统治阶级的精神鸦片,其实这是没有理解三纲的真实含义。以为“三纲”就是讲为臣、为子、为父要绝对服从于君主、父亲和丈夫,甚至说什么: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令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其实都是错误的理解。我们要先看一下“纲”是什么意思?纲的本意是网子的大绳,引申为事物的总要,也引申为法纪、法度。从一个人来讲,能够成为关键、成为法纪、法度,首先要自己的能力和德行堪称表率,能够言为人师、行为仪表。那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要求君王、父亲、丈夫首先自己要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能够带领、教导下属、子女和妻子。我们举个例子,刚才我们有讲到“五伦关系”中有一伦关系是“君臣有义”,由此衍生出来的德行要求是“君仁臣忠”。什么是“君仁臣忠”?领导者首先要有一颗仁慈之心,要体恤关怀下属,这个时候被领导者自然会心怀感恩,竭忠尽致完成好领导交与的工作。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要“作之君”,还要“作之亲”,像亲人一样去关爱下属。除此之外还要“作之师”,将为人师表做出来,教导下属,这个是“三纲”。

下面看“五常”,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仁者仁也”,仁者爱人致力除害;“义者宜也”,也就是要行合宜之事,做得当地决断;“礼者履也”,使践行自然之道,承天地之大序,返人之正道;“智者知也”,知人者智,临事不惑,要能够见微知著,见往知来;“信者诚也”,言无不信,言必由衷,这是信。上面这“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以称为“五性”。因为这些都是出于人的本性。我们看到刚才所介绍的伦理纲常都是人自然而然的常行之道,在古代适用现在也适用,具有普世的价值,因此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是要追本溯源,不能人云亦云,甚至以讹传讹。

下面我们看“九流”:”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咨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杂流兼通,述而不作。”

这是分别介绍了这九流,“农家”是强调克尽己分,以农为本;“墨家”提倡兼爱世人;“名家”主张辨别名实同异,强调要名副其实;“法家”提倡以法律规章来辅助国家制度;“纵横家”以辞令辩论,游说于诸侯之间,纵横捭阖;“小说家”收集奇闻异事,街谈巷语,推行社会教化;“阴阳家”结合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教人随顺气候节令变化以成事;“医家”以医术来帮助人体恢复原本的功能,保持健康;“杂家”博采各家之说,述他人学说,兼收并叙。

“博者难精,精者未博。”这个意思是说广泛涉猎,就很难门门专精,专精一门就难以广博众览。这个意思是由下面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的,说:“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金玉五谷,我们的身心皮肤、口鼻耳目,都是各有所长,他们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使人体乃至整个宇宙都有机的运转,共存共荣。”这是自然教导我们的和谐之道。

接下来“图赞”对结党进行了批评,他说:“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意思是说一些不明事实真相的人,执着一端,与自己想法相同就结成一党,与自己想法不同便加以排斥。其实通过刚才大自然交给我们的自然和谐之道,我们知道“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就是不要对事物的差异有所忧患,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集中了万物,各施己长,关键是要圆融才能无碍,一体就是一以贯之之理。

溯本求源,“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儒释道三家是一体,九流门派出一源,百家学说阐发的是一致的道理,万般的方法都是同归于和谐圆满。《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告诉我们:三教九流是一家,共同组成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各派互敬互爱、互助合作、一以贯之,圆融才能无碍,无碍才能兴旺。所以我们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避免门户之见,不能自赞毁他,否则不但学不好传统文化,还会导致文化的衰亡。

《圣学根之根》这套书,正是秉承了“三教九流”是一家的思想,将“儒释道”及“诸子百家”,当然“诸子百家”中是选择了医家为代表,各选了经典共同组成了这部蒙学丛书。举些例子,比如说儒家经典,大家比较熟悉的《小儿语》,以及《弟子规》《三》《百》《千》,还有《孝经》。在历史方面有《四字鉴略》《龙文鞭影》,有教为人处事原则和规范的《增广贤文》,还有教人格律对偶的《笠翁对韵》,另外还有蒙学中的小百科全书支撑的《幼学琼林》,这些是儒家的。

另外还有道家经典:如《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佛家经典:如《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等,所以也是可以看到各家各派、各个宗教,其实都是可以用这部书来扎根的。

这里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为什么要用古人的教材,而不是重新编写一套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教材呢?我们来看编写这些教材的人,不是“佛陀、孔子”这样的圣人,就是“祖师、大德”,“大儒贤者”,可以说这些都是圣贤人编写的童蒙经典,编写出来的内容是符合“道”的。“道”就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就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古代是这样,现在也是如此,那么符合“道”的道理,古时适用,今天也依然适用。我们再从编写人员看,现在还哪里能够找到圣贤之人来去编写童蒙教材呢?古人的心清净,清净心中生智慧,现代人比不上古人的清净心和恭敬心,也就无法再编写出如此的童蒙教材。所以现在学习,就是学习古人所编写的童蒙汇集的经典,直接来学就是最好的。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小故事大智慧学习传统文化利己又利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8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