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生活环境 >> 这三枚军功章,各个大有来头
讲述砺剑故事,争当砺剑传人。
老焦有一面墙的奖章,那可是他二十多年军旅的荣誉墙,其中他最珍视的三枚,各个都大有来头,抗震救灾、阵地施工、技术创新,都是他的战场,也都见证着他的荣誉时光。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焦和他的奖章的故事吧!
老焦的三枚奖章
走进我部一级军士长焦国强的家,有一面展柜,那是他20多年军旅生涯的“荣誉墙”: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阵地建设先进个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军优秀人才奖、导弹工程兵精神标兵、十大“魅力工兵”、荣立二等功……这其中,老焦最珍爱的是三枚奖章,每一枚都有着一段可圈可点的故事。
在展柜的醒目位置,摆放着“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奖章,说起它的来历,可真是不简单。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作为国家应急抢险力量的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安装二团,闻令而动、昼夜兼程,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搜救到北川职业中学时,废墟下传来微弱的呼救声。老焦迅速带救援小分队,操起动力钻、破拆钳和气枪等清障机械,争分夺秒清除挡在面前的钢筋水泥,“生命通道”一点一点向前延伸,幸存者找到啦!但伤者双腿已被坍塌的楼板死死压住,根本无法动弹。
老焦迅速将液压专用机械支在两块楼板之间,开足马力,1毫米、2毫米……楼板渐渐掀出一条缝隙,已经看清幸存者的手臂。然而液压支撑已达极限,作业面无法继续扩展。这时又发生余震,碎石抖动,危楼轰响。
怎么办?若不赶紧把幸存者救出,势必前功尽弃;如果贸然进入,施救者很可能遭遇不测!老焦没顾得多想,余震刚过就猫腰钻进楼板狭窄缝隙,匍匐接近幸存者,迅速拿安全带将伤者固定好,用身体硬生生扛起断裂的楼板。整整12个小时生死救援,老焦和战友们与“死神”赛跑,终于救出了被埋79小时的“可乐男孩”杨彬彬!许多人都会觉得“这个老兵不简单”,其实这不简单的背后,体现的正是为人民利益在所不惜的忠诚、拉得出打得赢的能力。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老焦可谓实至名归。
再看第二枚奖章——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阵地施工不仅仅是战天斗地攻坚克难,更是敢为人先超越自我。年2月,部队将渡运车安装任务交给了老焦,他为此连着几夜没睡好觉。
为啥?阵地安装渡运车尚属首次,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为当明白人,老焦带班组反复摸索试验,加班加点研究设计安装工序,白天拿着图纸爬上爬下,晚上紧锁眉头殚精竭虑,思考各种方案的优化改进。那段时间的老焦,蓬头垢面、胡子拉碴,一次次测算、一次次模拟,然而首次试验还是失败了。
战友们很沮丧,谁都不愿多说话。唯有老焦不气馁,召集大家开“诸葛亮”会,加油鼓劲、献计献策、集思广益。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再试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愈挫愈奋执著前行,终于迎来初见成效的曙光。但老焦还不满意,“效率低,不安全,工序必须再优化!”经过一次次改进,“渡运车快速安装工法”大获成功。这一新技术成果不仅填补了渡运车安装的空白,还刷新了施工纪录,提高了安装精度,很快被第二炮兵立项推广应用。老焦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当之无愧。
说起“阵地建设先进个人”这第三枚奖章的来历,连队战友至今记忆犹新。老焦既敢于闯新路,也不怕走难路。某重点国防工程首次运用洞库钢结构安装工艺,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这项任务又当仁不让地落在老焦身上。他默默用心算了算,要保证施工节点,每人每天至少得干12个小时,确实不是件轻松的事。但讲困难、提条件从来不是老焦的作风,两横一竖就是“干”!
年9月,钢结构施工安装进入攻坚期,又遭遇前所未有的难题:由于现场地质原因以及土建预埋高差不平,前期钢结构连接误差超过2毫米的设计范围。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前期搭设的钢结构需要重新拆卸,重新搭设,重新连接!大家瞬间崩溃了。十几米长的钢柱一根一根运到洞库,每天只能运4根,难道都要拆了不成?上千条焊缝抽调了几乎整个工区的焊工夜以继日突击,每天2班倒,难道都要前功尽弃?
老焦带着“徒弟”们测现场、看图纸、查资料,从设计原点找突破,在施工一线找症结,请土建单位给支招,最终拿出了“垫高加固、双向找平”的技术方案。模拟可行后,他带班组战友们加班加点,连续奋战3昼夜,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擅长攻坚克难且技艺精湛的老焦被评选表彰为阵地建设先进个人,大家心悦诚服。
老焦这三枚奖章就像是三面旗帜,凝聚了导弹工程兵一往无前、奋力拼搏、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而这一柜子的荣誉更像是一本书,印证了导弹工程兵勇闯新路、擅长攻坚、担当作为的闪光足迹。荣誉属于昨天,老焦重整行装再出发,前面还有一座座大山要征服、一道道难题要解开、一场场战役要打赢。
作者
魏江、王建、刘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