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生活环境 >> 今日作家孙强读书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
读书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文/孙强
暑假,业余时间多了一些,七月一日买的新书《说论语》,今天上午读完了第一遍,作者从历史背景、风土人情、文学常识、人物关系的角度,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对《论语》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给我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澄清我的好多认识,解决了我的好多困惑,使自己的内心清爽了许多。当然,好书不是读一遍就把它束之高阁的,这样的读书法,是我所摒弃的,我信奉的观点是“书,非背不能用也”,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于“放心”。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夫子告诉我们:书,当然要多读、多背,但不能把书读“死”,要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方致良知。经典只有达到背诵的程度,方能运用自如。不然,“水过地皮湿”,看似读了很多书,但需要时无法及时顺利提取,这样的读书是无效的输入,是不符合读书标准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不能“修心”的读书是对时间的浪费。
近二十年来,我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走了很多弯路,我五次曲阜礼拜孔子,儒释道的书读了“一面墙”,回味走过的路,起初是“叶公好龙”式学习儒家思想,接着几年是“小猫钓鱼”式学习儒释道文化,更是“一日打鱼,两天晒网”,浅尝辄止。觉得读了很多书,但到应用时,脑中空空如也,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光长年纪不长成色。近十年来痛定思痛,改弦易辙,采用“小马过河”式学习传统文化,学习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读书法,“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一步一个脚印。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原来对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读过而印象不深刻,读了而不能背诵,记忆不深刻,内容不理解,故不能正确应用矣。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是就开始背,有位”大师”说,学习《道德经》即闻道,闻道之要在悟,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参,一句话一句话地悟,有悟则明,有明则能认识自我,开启心智,提升智慧。于是年10月用了20天时间全文背过了多字的道德经。年又听南怀瑾大师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仙诀”,有治病安神之功效,有不可言状之妙用,于是用了10天又把多字的《大学》背得滚瓜烂熟。后来听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无量加持之大德,字两天就被收入脑中,而后又熟背了《论语》《朱子治家格言》《诫子书》《大悲咒》《清净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千字文》《准提咒》《唐诗三百首》《千家诗》《金刚经》《毛主席诗词》等等,虽是如此,可能是我慧根太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似深宅大院,庭院深深深几许,始终“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我始终为不能完全搞懂其微言大义而困惑不已,后来又对《中庸》《孟子》《黄帝内经》《易经》等,选取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而“硬啃”半天,附庸风雅一番。
一晃”知天命”了,回想来时的路,一路汗水,颇多收获,颇多感慨。首先我对《中庸》的“慎独”到《大学》的“慎独”二字,情有独钟,一见如故,做了一番功课,二十年来一直把“慎独”作为我的“心经”而努力践行。其次我虽然不能完全读懂圣贤经典,但我敬畏传统文化,践行君子之道,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我坚持读经典,是受《弟子规》的影响:“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同时也为了找回荒废的时光和游荡的本心,因为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仁是人心的本质,义是人所必由之路。放弃了这条正路而不走,丧失了人的善心而不知找回,是多么可悲呀!一个人,有鸡和狗走失了,尚知道去寻找,有善良之心丧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罢了。)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我虽不能达此境界,但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读书之道无他,我求其放心而已!
作者简介:
孙强,知天命,爱生活,爱自然,爱阅读,爱思考,努力学习并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生有颇多感悟,率性而写,即思即文。多篇散文在文学平台发表,随笔美篇多次被系统推荐为精品美文。
本文来自“今日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