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四首大德歌,聆听关汉卿

发布时间:2023/4/20 17:20:25   

关汉卿,元代戏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其中《窦娥冤》几乎是家喻户晓,窦娥的形象深入人心,妇孺皆知。现存关汉卿所作的小令有六十余首。

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关汉卿的一组《大德歌》。

《大德歌》曲牌名,有学者考证为关汉卿自作新曲。

大德歌·春元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翻译:

春正好,但闻子规一声声啼叫,劝人“不如归去”,奈何春已回,人却仍是未归。近来又添得几多憔悴,尽日看那柳絮飘飘荡荡,人的心绪也如柳絮般纷乱。心上的人,整春都没有只言片语寄来,正自伤心,却偏看见梁上旧时燕,成双成对相逐衔泥飞来。

浅析:

本首小令开篇就用“子规”的意象,子规又名杜鹃,在我国的古诗词里,它象征着哀婉、思念,求而不得。例如王令的诗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柳永也有词句“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关汉卿本首小令即翻用柳词。所以开篇读者就已明了,本首《大德歌·春》描写的是为相思所苦的闺中少妇。

小令中的“添憔悴”,亦是指思念使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思相同。

在结尾处,关汉卿又用了“双燕”的形象,充分表达了小令中的女主见物伤情的寂寥心情。

大德歌·夏元关汉卿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翻译:

我的俏冤家,为何又流连在天涯,只有那里才有好垂杨可以系马?害我终日枯坐南窗下,风从窗外来,就看我痴痴地想念着他。人不见,我的眉儿谁人画,相思害得人病恹恹懒洋洋,哪有心情再簪花。

浅析:

开篇“俏冤家”三个字太生动,表现出女主的火热情感丝毫不加掩饰,亦从侧面看出其性格的大胆热烈。

结句“瘦岩岩羞带石榴花”实属点睛之笔。心上人远在天涯,因此词中女主“害相思”,再没有心情去戴花妆扮自己。《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心上人远行,闺中人连梳妆打扮的心情一概也无;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千在《室思》中也说:“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都是描写的这样的情况。

词中还有一句“无厘头”的猜测(埋怨):“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垂杨堪系马”,女主实在想不出心上人外地不归的理由,于是猜测是别处的柳树能栓马。女主的娇嗔无理,活泼热烈的形象跃然纸上。

大德歌·秋元关汉卿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释:

陈抟,唐时人,自号“扶摇子”,在华山修道,传说他可以一睡百余天不醒。

秋蝉,叫声凄凉,柳永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寒蛩,即蟋蟀,深秋时节,很多昆虫都已到达了生命的尽头,诗人们借用这样的意象来伤感时光的流逝或者悲叹人生暮年。

浅析:

本首小令通俗易懂,诗人借物象来抒发孤独的悲秋情怀,秋夜里风雨交加,不要说独守空房的人难以入眠了,就连陈抟这样的人也难以入睡。秋夜凄恻,让人悲从中来,忍不住黯然落泪……

本首小令处处景语,却也处处情语,秋节的凄然就是人生境遇的凄然,诗句极具感染力。

大德歌·冬元关汉卿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注释:

“瘦损江梅韵”一句,江梅,江畔之梅,明写离人似江畔的一枝疏梅,暗用借代,江梅指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萍,极爱梅,号梅妃,被玄宗戏称为“梅精”,后来玄宗有了新欢,梅妃沦落冷宫。本首小令中用“江梅韵”暗喻闺中佳人的同等遭遇。

浅析:

“雪纷纷,掩重门”诗人在开篇两句即烘托出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后两句紧承开篇而发感慨,“瘦损江梅韵”一句将孤苦伶仃的现状描写再推进一层。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一句,即是写景又是写情,明写远眺,雪中的清江与孤村变成了茫茫一片,分不清哪里是江哪里是村,实则写闺中人自己的未来亦是迷茫一片,看不到美好前景。

后一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将女主人公的冷清境遇推至顶点,语言极具感染力。

结句“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与“那(哪)里是清江江上村”,接续,闺中人凭栏远眺,雪中江上,迷蒙一片,不见来人,更不见前程,何去何从?以何为继?直令人肝肠寸断。

元曲虽然师承了宋词,但是也极大地受到了民歌、民谣的影响,因此散曲即形成了与宋词截然不同的审美形态——“词贵雅,曲尚俗”,本文中所品读的四个散曲都明白如话,不需多加解释,读者自能领会。

宋代的文人开始填词以后,宋词就具有了典雅宛约的特点,词贵在“有余不尽”,而元曲则不同,元散曲在表达情感上更加强烈直白,喜怒哀乐均直接表达,例如本组小令中的冬歌其中一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像这样的表达在宋词中是很少见的,宋词中的表达更加深婉,同是凭栏相思,宋词中只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就是明显的不同。

除此以外,元曲语言更多地使用方言俚语,例如本组小令中的“虚飘飘”、“俏冤家”、“瘦岩岩”等,而在宋词中,或偶尔也有方言入词,但是毕竟少得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4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