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阶段,在清朝初年编修的《全唐诗》,总共汇集了唐代诗歌四万多首。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孙洙,别号蘅堂退士,在前人的基础上编选出一部《唐诗三百首》,其中收录了77位作者的首作品。《唐诗三百首》的题材非常广泛,反映了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沈、隐逸生活等。虽然不是所有的优秀唐诗都被选入其中,但里面所选作品,也都是优中选精,堪称唐诗佳品。在这首作品中,以杜甫作品最多,共38首,其次是王维,选入29首,然后是李白,选入27首,当然也有只选入一首作品的作者,比如陈子昂,比如杜秋娘。这77位作者中,绝大部分都有具体名字,而有那么几首,却没有作者名字。下面,就向朋友们介绍其中一首。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临近寒食之时,在外的游子归乡不得,思念家人。杂诗作者: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注:1.著:吹入。2.等是:等于。3.杜鹃:鸟名,即子规。杜鹃叫声悲泣且听似“不如归去”,诗中游子思乡归而不得,此杜鹃声则更是愁中添悲。释意:快到寒食的那阵日子,天上下着绵绵春雨,田野里春草萋萋,春风吹抚着青青的麦苗,河堤上嫩柳也在春风中妩媚的摇摆着。这样好的时光,我却有家不能回,这是为什么啊!杜鹃鸟啊,请求你不要在我耳边叫个不停啊。游子思归,是我国古诗词中重要的一个题材,在《唐诗三百首》中,有很多首都是这方面的作品,如崔颢的《黄鹤楼》、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也是先从写景色起笔,由景入情,把人带入思乡的情怀。寒食、清明将近,古时的这个节日除了踏青,更重要的内容是祭祖,而作者身在外不能回家,便会更加思归,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这里的春色没有芳菲,没有香蝶,映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的细细绵绵的春雨和柔柔的春草,嫩柳在如丝的春雨中摇摆,愈加使游子的心更加烦乱,正是“一川烟草,满城飞絮”,都是望不尽的离愁。也许是宦游之人,仕途在身不自由;也许是征夫,戍守在外;也许是为生计奔波,为商为利;也许是前途失意无颜回乡;而此时又听到杜鹃声声,那一声声如悲如泣的“不如归去”则更加重了作者的思归乡愁。这首诗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节奏。我们都知道,七言诗的节奏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而此诗前两句节奏是“一二一一二”,读时就是“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如此的节奏,会感觉很不习惯,雨、草、风、柳,这几个字要一个一个的蹦着出来,那里有这样说话的呢!朋友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按我所说的节奏把这两句轻轻地缓缓地读两遍,那种悲愁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而且会很容易做得到声情并茂的诵读。在读时,还要注意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节拍,读时,每一个节奏是一拍,即“近、雨、草”,这三个字每字读一拍,“寒食、萋萋”这两个词,每一个词分别读一拍,第二句也是如此读。今天和朋友们分享了一首名不见经传的小诗,还第一次和朋友们分享了读诗的方法。通过读这样一首小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当声情并茂的读出古诗后,能展现出它的另一种魅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