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生活环境 >> 小鸟孵大蛋,这么明显的破绽,为何杜鹃的巢
在小学课文里,“小丑鸭变天鹅”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讲的是一只从小就被认为是丑的小鸭子,长大之后就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这个故事相当励志,把不少人都感动得稀里哗啦。
当然如果当成是童话故事和儿童读物来说,这个故事是相当优秀的。但长大之后我们再看,根本就是小丑鸭逆袭成了白天鹅,而是它本身就是一只天鹅,只不过是由母鸭孵化之后一度被当成是鸭子了而已。
其实小丑鸭背后的现象在鸟类世界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比如一些鸟类,它自己不会筑巢,也不会孵化鸟蛋,而是将蛋下在别的鸟类的窝里,接触其他鸟的力量孵化自己的鸟蛋,然后再用“别人”的资源哺育自己的雏鸟。
这种现象叫“巢寄生”,大杜鹃、褐头牛鹂、黑头鸭、梅花雀等鸟类身上十分普遍。尤其是大杜鹃,可谓是恶名昭著,它不仅利用别的鸟孵化鸟蛋,而且其雏鸟还会将同窝的其他鸟蛋推下鸟巢。
恶名昭著的大杜鹃与巢寄生现象
大杜鹃是普通杜鹃的中国亚种,在我国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分布范围很广,尤其是中国南方和西部,比较常见。
它是一种林业益鸟,对防止森林虫害和农业虫害有着较大的作用,常取食甲虫、鳞翅目幼虫等昆虫,食量较大。
大杜鹃的体型跟一只鸽子差不多,早年农村地区非常常见,叫声比较有特点,类似于“布谷、布谷”的发音,所以民间也将其称为“布谷鸟”。古代文人骚客对杜鹃的称呼花样就多了去了,常见的有子规、杜宇、喀咕、郭公等等。
大杜鹃最令人熟知和不齿的行为就是它自己不筑巢,总是想方设法将蛋下到别人的窝里面去,然后让别人替它养娃。比如大苇莺、灰喜鹊、麻雀、棕头鸦雀、伯劳等就是它常见的宿主。
其实自然界里有巢寄生行为行为的鸟类,不止大杜鹃一种,已被人们发现的就多达80多种,依靠这种方式繁衍后代的鸟类,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1%左右。
这些寄主鸟类的雏鸟,通常来说破壳时间要更早,而且生长发育也更迅速。不难理解,毕竟行的就是“偷偷摸摸”的事儿,自然越快越好。
大苇莺还以为是自己的大宝贝呢巢寄生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常见,而且有不少目击记录。比如佛罗里达州的业余摄影师劳里·沃尔夫就曾在自家的后院里面观察到了一只东部鸣角鸮,哺育一只林鸳鸯雏鸟的现象。
要知道东部鸣角鸮可是猫头鹰的一种,属于猛禽类,这只林鸳鸯可真大胆的,敢把鸟蛋下在它的巢穴上。
劳里也曾表示过担心,打算将林鸳鸯雏鸟救出来,避免被猫头鹰吃掉,不过还没等他行动,该只林鸳鸯雏鸟就在不久后自己跳下巢穴落入水中走了。
小鸟孵大蛋,恰恰是烙印在基因上的本能行为
在我们看来,巢寄生现象应该是相当容易识破的才对,毕竟每种鸟类的蛋都不一样,而且其中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大小问题。
比如大杜鹃将鸟蛋下在大苇莺的巢穴上,而大杜鹃比大苇莺大数倍不止,其鸟蛋也比大苇莺的鸟蛋大多了,小鸟孵大蛋这么明显的破绽,大苇莺看不出来吗?
不止是大苇莺,众多被寄生的鸟类,几乎都没有发现这个破绽,而且一些宿主鸟发展出的反寄生行为,比如许多雀形目的鸟,为了防止被寄生,会通过在更隐蔽的地方筑巢,或者事先在领地范围内赶走有巢寄生行为的鸟类,从而达到反寄生的目的。
但这些方式,没有一个是从直接识破鸟蛋不同上面入手的。只有一些经常被大杜鹃巢寄生的宿主鸟,才会对杜鹃的鸟蛋很敏感。
荷兰生物学家尼科·廷贝亨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用一个很夸张的假蛋,放在一个鸟巢里面,尽管这颗假蛋,跟雌鸟一样大,但该雌鸟仍然没有发现不对劲,而是尽力想要孵化它,并且是优先照顾和孵化它。
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难道说多数鸟类都喜欢孵大蛋?事实上的确是这样子的,孵大蛋几乎是烙印在它们基因上的,是一种出于本能的行为,这里面要引用“超常刺激”的概念。
超常刺激是指非自然存在的能有效释放动物特定行为的刺激,概念很难理解,我简单来解释下。
比如说一只鸟,它下了一窝蛋,这些蛋虽然差别不是很大,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同的,比如大小不一。
对于雌鸟来说,它会优先照顾更大的蛋,因为它认为较大的蛋孵出的雏鸟也会更大更强壮,在日后的生存竞争也有更大的优势。于是孵大蛋就被写进了基因里面,成为它们的天性。
当看到巢穴里面有一颗蛋较大时,就会刺激雌鸟本能地去孵化它。当这颗蛋远远超过自身的鸟蛋时,这种激发生物本能、但目的偏离了进化本意的刺激,就被称为“超常刺激”了。
大苇莺孵化杜鹃鸟,就是“超常刺激”现象的一种实例。所以在我们人类看来,小鸟孵大蛋的破绽非常明显,但在它们身上,就是一种本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