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特级教师2种家长仍让娃学弟子规,灌输

发布时间:2023/3/4 15:12:50   

据10月27日的澎湃新闻报道,北京市第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家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弟子规》绝大部分是糟粕,不应该让孩子们背诵。

李家声老师是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界的名师,说话的非常有借鉴意义。

有家长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弟子规》是糟粕,不是提倡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吗?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不对的?

传统文化有糟粕

李老师认为,《弟子规》全书充满了封建奴化思想,跟我们现在要提倡的价值观与创新精神是相违背的。

为什么这样说?拿第一句来看弟子规,圣人训,显而易见,讲究的就是一个规字,要人听从权威。

里面的内容虽然在劝孩子向善和孝道,可条条框框太多。这样的文化在封建背景之下,有它存在的价值,可几百年的今天,社会的价值观早就在进步。我们怎么能呆板的按照古人的教育观念,去教育现代的孩子呢?

李老师称这类书为糟粕,如果觉得这样说法太直接太极端,也可以说是不适合当代需求。

与《弟子规》类似的,还有《二十四孝》等。又有家长不解了:教育孩子们要尽孝的《二十四孝》又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可以看看其中一个故事,具体怎么说的。故事叫《埋儿奉母》,大意说的是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很穷。他觉得如果把饭菜分给孩子吃了,那自己的老母亲就吃得少了,这是不孝顺的行为。于是他下决心,把孩子埋掉,把吃的让给母亲,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但母亲只有一个。

古时候天灾人祸战争贫乏,物资匮乏常常吃不上粮食,这些故事也不能说完全杜撰,郭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有他的无奈之处。

可现代家长,若还让孩子接触、背诵这样的故事,不是显得非常愚昧了吗?

与其说这是教孩子孝顺,不如说是愚孝。

为什么有些家长会执迷让孩子背诵这些?

1.不了解传统文化和国学

很多家长一听到国学传统文化这几个关键词,就愿意掏钱让孩子去学去背。

实际上,他们可能一点也不了解这些东西,只是想买些书、买些课程、报一报培训班,让孩子跟着课程或老师去学习。

说白了,就是自己没有一点人文素养,却被当下营销洗脑,妄图花钱堆出一个有人文素养国学气质的孩子。

2.认为背诵得越多,就越有知识

许多家长执迷于然让孩子早早地就背诵几百首唐诗。李家声老师就说了一个例子,她见过一个9岁多的女孩,能够背诵整本的《大学》《中庸》和《孟子》。

尽管如此,在李老师看来,这个女孩太可惜了,因为她花了大量的功夫去背诵这些僵化的东西,会认为这样做就是对的,缺乏创新精神。

李老师一段话就点出了这类家长的误区:不是背诵得越多,就会然给孩子越有知识。

我们教育的孩子的时候,不能讲形式主义。冷冰冰的背诵,永远是死的,明白其中的内涵,能够创造出新的东西,才是活的。

家长如何帮孩子去粗取精?

在面对传统文化时,人人都会说去粗取精,但是又有多少家长这样做了呢?

1.不要盲目

现在很多培训机构,宣传口号说得十分令人心动,一不小心就会掏空家长的荷包。越是如此,家长越应该擦亮眼睛,不能盲目听信广告内容。

2.甄别内容

无论是《弟子规》还是《二十四孝》,这类教孩子的国学和传统文化的选材,原本就不难。它们不像编程课程、智力开发等等领域,多少还有些门槛,

家长完全可以提前了解一下,自己去读一读,感受一下其中的价值观。可是很少有家长这样做。

为什么?无非是图花钱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想过多的花费自己的心思。宁愿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自己多刷两个小时的手机。

3.学习传统文化不靠死记硬背

与其走让孩子2岁能背诵唐诗,3岁背《三字经》全文这样的形式主义,更重要地是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感。

李老师还给记者演绎了一段如何给孩子讲解古词的方式,就是把古代的优美的曲调唱出来。

与此类似,将枯燥的文字与音乐结合,央视也有个节目叫《经典传唱》也是这样做的。邀请了许多专业的作曲人,将诗词重新谱曲,让现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古文里的美感。

这样灵活多变的方式,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熏陶。

4.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很多人希望孩子有人文气质,大概是因为自己比较缺乏,就特别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实现。

可是我们要知道,越是这样的情况,越不容易出才子。因为家庭氛围,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那些书香门第能够一代又一代的出文豪、作家,正是因为他们有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

如果想让孩子有人文气质,不如从现在开始,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哪怕自己也是小白,和孩子一起入门启蒙,不是更能激发他们的动力吗?

假如家长这样做不到,又何苦奢望孩子能在这条路上熠熠生辉?

关于名师认为《弟子规》是糟粕,不应该给孩子背诵,您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8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