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富贵险中求原来是这个意思,难怪有人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句话是对老祖宗智慧最好的阐述。
这句话的出处源于《增广贤文》,很多人不了解这本书,认为它只是一本普通的古籍。事实上,《增广贤文》的价值超过《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等其他古代蒙学读物,且这样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为何这么说?因为《增广贤文》的内容太真实了!
《增广贤文》的内容很多取材于民间谚语,或民间喜闻乐见的戏曲小说。
思维上没有桎梏,洞悉人性更加透彻和真实。读之会发现几千年来虽然社会不断在变,人性是不怎么变化的,任何时代的人都从中吸取养料。
《增广贤文》是少数扯掉道德大旗,从人性出发,对人进行训蒙,且导人向善的奇书。
《增广贤文》“富贵险中求”原来是这个意思,难怪有人一辈子读不懂
古人讲“富贵险中求”,很多人都认可这一说法。
我也不例外。
但是,认可归认可,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却很少有人知道了。
甚至可以说,有些人一辈子都读不懂这句话的真义。
为什么如此说呢?
因为很多人往往把“险”当成风险或高风险,于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富贵”越大,风险越高。
因此,在他们的眼中,高收入一定会伴随着高风险。
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为什么?
因为“富贵”的前提并不是“风险”,而是对风险的有效的把控——防范风险,而是不是制造风险。
举个例子,有人喜欢搞投机,并认为投机来钱快,于是将自己的全部资产,孤投一掷。
但这样的人,成功的机率几乎是零。
由此可见,“富贵”跟高风险没有直接关系,更没有太大的关系。
又如很多人借债创业,并把产业链拉得很长很大,但这样的结果,大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因此,“富贵险中求”并不是教人制造风险,更不是让人在“高风险”中去牟取利益或“富贵”——言外之意,在“风险”中不但无法寻求到“富贵”,而且还很容易让自己深陷其中,将自身原本的“根基”与积累耗尽,得不偿失。
那么,很多人为什么读不懂“富贵险中求”的真义呢?
其实人之所以读不懂,大致有以下这个原因,即:
一、惯性思维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往往会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带有“想当然”的认知。
如看到某种现象,就会以自己的经验与认知,去加以评判与定位,于是就会让“现象”本身更加扑朔迷离。
这就是惯性思维。
当然,这种思维的根源在于人为的分别心。
正是这种人为的分别心,让人误以为“富贵”一定会伴随着“高风险”存在。
二、认知层面的局限
有人说:艺术只能跟同层级的人交流。
我深以为然。
其实何止是艺术,人生中的一切皆是如此,正如“隔行如隔山”一样,你在哪个层级,就只会有哪个层级的思维与认知,除非你能够跳出原有的层面,才可能有所突破。
言外之意,如果你处于“认为富贵与风险同时存在”这个层面,那么,你也只能有这个认知,无法突破。
三、没有自己的东西
从另外方面讲,人之所以会认为“富贵与风险同时存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没有自己的东西。
正是由于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才会被他人的认知所干扰与影响,从而被外在的一切牵着走,最终困于他人的错误认知当中——别人错,你也会跟着错。
当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讲“富贵险中求”,有人一辈子都读不懂的道理。
都说《增广贤文》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先贤智慧的结晶。的确,小编我看完之后也是恍然大悟,里面一句句俗语看似简单,看似露骨,但细细品味,似乎揭开了人类的面纱!
《增广贤文》作为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藏,其囊括的道理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叙述完的,书中还有关于家庭、学习、人生、工作的智慧,可以说是一本启发智慧的"宝书",具有豁然开朗之效果,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和困惑,不妨去读一读这本《增广贤文》,或许都能从中找到答案以及应对之策。
在民间,自古就有:“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的说法,可见其中的为人处世智慧,并非浪得虚名,《增广贤文》大部分俗语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
读这样的书,不仅能学会为人处世的智慧,不被人间关系所困扰,更能读懂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看透人性现实,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如果想要阅读《增广贤文》的话,我更推荐大家阅读这种"精装无删减版"的《增广贤文》,不仅原文无删减修改,还有译文、评析、以及扩展阅读,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增广贤文》的原汁原味,更能让各年龄段的朋友都能读懂、都能有所收获。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增广贤文》简单易懂,不光可以自己读,还可以在闲暇之余带着孩子一起品读,不仅能增加孩子的文学修养,更能让孩子提前对社会、人生有所了解,这样一来,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而且还提升了孩子的认知能力,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