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老祖宗留下的弟子规,该不该让孩子背易

发布时间:2023/2/8 16:41:27   
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47706.html

不经意间刷新闻,一位网友的留言刺激到我了。

网友说:“易中天教授称《弟子规》是大毒草,请问毒在哪里?”

说实话,关于要不要给孩子学《弟子规》,我纠结了快三年了。

期间,我曾写过两篇文章探讨过这个话题,一波儿热心网友的留言打消了我的疑虑:“不要学,这书有毒!”

怎么有毒了?

就拿这句“号泣随,挞无怨”来说,这难道不是“愚孝”吗?

有网友甚至说书里的内容是封建礼教,迫害人心智用的,这是文化糟粕,要坚决摒弃和抵制。

易中天教授曾在公开场合回复一位对学习传统文化深感困惑的妈妈,说给孩子读《安徒生童话》也不要读《三字经》和《弟子规》,它们是毒药,是放了三聚氰胺的奶粉。

知名大学教授批判《弟子规》,我们可能还不信,另一位知名作家流沙河也说:“《弟子规》迄今为止我一句都没有读过,不但我没有读过,跟我同一个时代的读书人都没有读过,现在让孩子读《弟子规》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这下我懂了,正是因为有两位公知在谈论不要学习《弟子规》的内容,且他们都用了比较极端的字眼,一个说是毒药,另一个说是开倒车。

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既然说《弟子规》是毒药,那它到底毒在哪儿了?

更过分的是,一个人没有读过《弟子规》,却劝人不要读《弟子规》,我就想问一句,什么时候做学问这么随便了,这是严谨的求知态度吗?

咱也不是什么名人,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我就想好好地教一教自己的孩子,所以我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去翻开了这本《弟子规》。

下面要讨论的内容可能并不符合某一小部分人的看法,但绝对都是良心观点。

我们要不要读《弟子规》,要先问自己一句,《弟子规》到底是写给什么人看得?

答案无可厚非,它肯定不是写给现代人看的。

作为一名接受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中国人,咱既然看不上《弟子规》,咱也不要吐槽他,如果要吐槽,请你完完整整看完《弟子规》再发表看法、再潜移默化去影响身边人也不迟,您说是不是?

当然,有一些人是翻阅过《弟子规》的。

凡是浏览过《弟子规》的人都知道,《弟子规》全篇一千多字是对《论语》中这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深入阐述说明。

所以《弟子规》的内容被划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四部分。

其中,最饱受争议的是第一部分关于“孝”的论述,这句“号泣随,挞无怨”上面提到过,我们就针对这句来解释说明一下。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曾参的小故事,曾参在瓜地除草,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父亲曾皙找了一根大棍子打曾参的背。

曾子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后来,曾参苏醒了,对父亲道歉,还问父亲有没有受伤。

后来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很生气,跟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以为没错,便请求拜见。

孔子告诉曾参:“你侍奉父亲,挺身等待父亲的暴怒,打死也不躲,如果你死了,陷父亲于不义,不孝还有比这更大的吗?”

孔子总结出一条至理名言:“小锤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很显然,老师对学生的话说得很明白,既要做孝子,但是又不能陷父亲于不义。

父亲打你,是因为你犯了过错,让你长记性,让你不贰过,但是他并没有想置你于死地,如果你明知父亲在气头上,为了争得孝子的名声,不计后果接受父亲的怒锤,如果你受伤或者不小心被打死了,那最伤心的肯定还是你的父母啊。

从曾子侍奉父亲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孝道,其实是一种“中庸”的精神,为人子女要有恭敬之心,但是又不能过分的“愚孝”,如果不加甄别,不能机智应对,那简直是愚蠢至极。

所以,子女(弟子)的孝道、尊敬,并不仅仅只是单方面顺从,而是先生(父母、兄长)之人给了你成全恭敬之心的机会。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千年不倒的精神根基,可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到它的精妙。

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读者朋友能够自己分辨,不要被一些人的言论带跑偏了!

除了第一部分,《弟子规》中其他部分的内容有多抗打,单看看这句“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就够了。

另外,还有这句“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以及这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不得不说,在蒙学教材中,《弟子规》是唯一一本教会童蒙日常行为规范和基本做人道理的经典书籍。

恰恰是这样一本被公知视为“毒品”和被一些人视为“洪水猛兽”的传世经典,却在教导我们学习圣贤的入门之道。

《弟子规》到底该不该背?该不该读?

我想只有读了才有发言权!

你觉得孩子该不该学习背诵《弟子规》,欢迎分享观点,一起畅聊传统文化。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4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