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宿老师讲鉴赏古诗词关于春和秋的诗歌宿老

发布时间:2023/11/26 16:44:2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下列与本诗体裁相同的一项是()A.杜甫的《登楼》B.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的《过华清宫》D.李清照的《声声慢》2.下列对诗人“开颜”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朋友新居落成,能够前往造访。B.周围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C.自己心情闲适,劝友忙中解脱。D.宾主志同道合,志趣文心相投。3.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颈联的艺术效果。AC颈联实写碧松红药,通过想象虚写明月松间照,春日花满园的情景,虚实结合,跨越时空,丰富诗歌内容,开阔诗歌意境,表达赞美、羡慕、向往之情以及志趣相投之感。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体裁是唐7言律诗。A项,唐7言律诗。B项,元曲子。C项,唐7言绝句。D项,宋词。故选A。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劝友忙中解脱”错误。尾联“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意思是“不要说室内案牍堆积满地,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可见这一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并没有“劝友忙中解脱”的情感,自然不属于“开颜”的原因。故选C。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此类题的答题模式为:翻译诗句+结构思路+语言修辞+表达效果。要做好本题考生应该熟悉古诗词常见的艺术方法,比如象征、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典故、渲染等等。题干为“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颈联的艺术效果”解答虚实结合这种手法题,首先明确手法,尽量全面准确;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最后点出手法的效果,即对于内容、情感的作用。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是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前一句是实写眼前景物,后一句是虚写期待中的美好景物,属于联想想象。从写景的艺术来看,此联虚实结合,表达了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心情的愉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注:①指江南农村。1.对这首宋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B.子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这里化用“子规啼血”典故,与李白“杨花落尽子规暗”有异曲同工之妙。C.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D.这首诗笔调清新明快,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2.请简要分析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B繁忙的四月,村里没有一个闲人,村民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这两句用直白晓畅的口语勾勒了乡村四月农家的紧张忙碌的生活,繁忙紧张之中透露着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B项,“与李白‘杨花落尽子规暗’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误。“子规声里雨如烟”,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是乐景;而李白诗句“杨花落尽子规暗”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是哀景。可见并非异曲同工。故选B。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赏析诗词情感类的题目,首先要通读诗词,在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题目、作者、注释、意象特点、抒情的词句、抒情手法等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模式:翻译诗句,解读情感。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写作训练:我太难了向后看才懂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风是父亲的苦难写给自己的一封信,见证成长中考写作指导:难忘,那个瞬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8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