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习性 >> 弟子规真的是为学生准备的吗很多人都搞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一本清朝出现的文学作品,内容以儒家道德为主,以韵文写成。一般认为作者是满清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改称《弟子规》。
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以此为全书之主旨,将全书分成七个段落,训诫弟子于日常生活中所应遵循之规范。
《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据《清史稿·劳乃宣传》记载,《弟子规》最初的使用环境是祠堂、茶馆、书馆,使用对象是干完农活的成年人,适用范围是社会下层,李白杜甫没有读过它、清代的知识阶层也不读它。劳乃宣教授认为《弟子规》的本来目的是教育不识字的成年农民识字,并使其不违法;是用于向那些被剥夺了更高发展要求的农民劝善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本来也不是专门写给儿童的。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学生的含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