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形状 >>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12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
前言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唐人将诗歌的艺术境界拔高完善,写作手法丰富,写作题材拓宽,几乎让后人无路可走。宋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宝藏,但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宋人对唐诗的态度,一开始是学习和模仿,等到有了能开一代诗风的信心后开始求新求变。所以他们要么蹈袭前人之作,亦步亦趋学个大概模样,要么求变求新重新开辟一番天地。
于是,宋以来的诗坛,学白居易、学李白杜甫的、学李商隐的、学韩孟的纷纷涌上岸来,而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学杜甫的“江西诗派”和学习李商隐的“西昆体”诗人。然而除了三两个,没有多大的成就,更别提超越。而另外的如苏轼、杨万里、陆游等人,学而有新,独创自己一番境界。
西昆体
对于宗杜学杜的“江西诗派”,很多诗人闭门造车过于追求炼字、奇句,元好问对于他们这样缺乏生活体验造出来的诗评价说“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还有一部分人在杜甫的韵律、炼字、构思之外,学李商隐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形成独特的诗歌体式,被称作“西昆体”。这是宋初以杨亿为首的17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艺术上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诗歌思想内容贫乏空虚,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
对于李商隐和学习李商隐所作的“西昆体”,他如此评价:
论诗三十首·十二金·元好问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这首诗的前两句都是来自李商隐《锦瑟》,两句都是用典,望帝指蜀王杜宇称帝,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杜鹃)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或者有人认为它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边叫一遍滴血,染红了花朵,就是杜鹃花。第二句源自“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据说当时锦瑟是二十五根弦,五十根弦更让人思念、哀愁。
后两句是说很多诗人喜欢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等优点,但是没有它的深奥晦涩,用典过多却没有人像汉朝郑玄为古书笺注那样一一为你解释。在这首诗中,元好问表达了对李商隐诗歌含情深邈、意象朦胧绮丽的向往,同时也表示了李商隐诗歌难解难懂的遗憾和批评。对学李商隐的“西昆体”诗人元好问更是看不上的。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李商隐(约年-约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约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在中唐时期开始盛行的爱情与绮艳题材上更创造一个新境界,他继承了齐梁诗风的声律辞藻、对仗用典的精华,又学习杜甫在艺术上的浑融,自主地追求诗歌的艺术美,作品却不同于齐梁诗风的艳俗。他对心灵境界的开拓前所未有的深入,把复杂多变的情感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凄艳浑融的艺术风格。加上他故意不在诗题中明指,让他的诗歌朦胧而多义。
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就是元好问提到的那首,诗中大量意象罗列组合,大量用典——
庄子梦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杜鹃啼血:《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上文已解释)
良玉生烟:蓝田,是有名的产玉之地。传闻此山被阳光照射,蕴藏其中的玉气就会冉冉上腾,远远望去有氤氲有光。
沧海流珠:《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这是传说像鱼儿一样生活的鲛人善于纺织,哭泣的眼泪会化成珍珠。
这些意象各有出处,带着不同的情感原义和意境,再被他组合在一起,变得更加朦胧。而且这首诗原本也是没有题目的“无题诗”,后来摘取前两个字作为题目。这在《诗经》中是惯性操作,《蒹葭》《硕鼠》《采薇》等皆是如此。于是,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有感伤、有寂寞、有惆怅、有向往、有失落,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瑰丽而又朦胧的境界,让人难以准确理解。所以,这首诗要表达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
1.悼亡说。这首诗大概写于李商隐妻子去世不久,古人常用“琴瑟和鸣”来形容融洽的夫妻关系。加上杜鹃啼血、鲛人流珠等,有人认为这是李商隐为了怀念亡妻,抒发自己失伴的痛苦、寂寞。所以他才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没有好好珍惜,错过了才后悔莫及。如此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起来才感到无限怅恨呢?即使在当年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2.怀才不遇说。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收到令狐楚赏识。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与令狐楚、令狐绹关系莫逆。之后令狐楚病逝,李商隐转投王茂元,并娶了王的小女儿。当时“牛李党争”激烈,令狐楚是牛党,而王茂元亲近李党,在“牛李”左右为难,备受两方猜疑,屡遭排斥,所以几处不受待见,怀才不遇。大志难申,报国无门,因此借诗言志。
3.赠婢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因为二人身份有别,加之李商隐多情而不滥情,所以心有怀念身无所动,只能把这样的哀婉而不可明说的相思放到诗歌里。
“此义山有托而咏也……顾其意言所指,或忆少年之艳冶,而伤美人之迟暮,或感身世之阅历,而悼壮夫之晼晚,则未可以一辞定也。”(钱谦益、何焯《唐诗鼓吹评注》)。总之,各种说法延续了几百年仍然没有一个定论。但是,元好问那句话总是没错的,没有个人一一给你解释,没有基本词典、参考书,还真是皮毛上的意思我们都读不懂。直接标名《无题》的,理解就更难了。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大家也很熟悉,字面含义不算深,说两人离别的相思,难以再见的痛苦。进而诉说相思的长久,情真意切。是写儿女情长吗?看起来是的,很多人也持这个见解。
据说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在此期间他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于是他只能借诗传情,表达相思之苦和情感之深。
但是从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往往别有所指。常把美人被离弃比喻被君王冷落,加之李商隐确有出仕之心,而备受“牛李党争”而不得一展抱负,所以有人也认为这是李商隐自伤身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表达渴望一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心愿。
李商隐除了一些针砭现实的政治诗,其咏物抒情诗、爱情诗往往以比兴、象征、用典、暗示等隐约曲折的方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境,而他常采用的意象又多是非现实的,比如彩凤、青鸟、灵犀、瑶台、望帝、珠泪等等,这些意象自带色彩,又被李商隐的巧手点化,将它们变成心灵情绪的投射物,不断交织、新生,所以他的诗歌表现出朦胧多义的特点。
这样的朦胧、瑰丽、深渺令人着迷,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己独特的心灵体会。但是又往往让想更加亲近的人走投无路,不知如下脚在何处。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爱他。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11: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10: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9: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8: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7: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