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形状 >> 晚潮潘漠华爱着人间,穿过痛苦去爱着人间
□鄢子和
提起武义籍革命烈士和湖畔诗人潘漠华,倍感亲切。年,我入浙北水乡湖笔产地湖州念书时,18岁的少年对武义地方文史认知还是一张白纸,而在师专图书馆借书时,意外借到湖畔诗人创作出版的《湖畔》《春的歌集》重印本,书中介绍被朱自清评论诗风“最是稳练缜密”的潘漠华是武义宣平人,内心一阵狂喜,想不到家乡还出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起启航奔跑进入现代文学史的新诗人,阅读自然分外上心。年,我分配武义二中教书,潘漠华父亲与华塘乡贤陈鹤书等人参与捐资创建的宣平县立师范讲习所校舍还在,坐北朝南的3个古朴厚重圆拱门透出延安窑洞的深邃和神秘,两棵参天桂花树西侧是师生食堂,厨房里汩汩涌动一穴俗称“龙眼泉”的古井,那井水冬暖夏凉甘爽无比,潘漠华就读县立师范讲习所时一定喝了不少,我便在潘漠华抒写过的风物山川里萌发文学创作的冲动。
断断续续阅读认知潘漠华40年了,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本书同一件作品,解读认知也有个不断剥笋、渗透和醒悟过程。譬如潘君的情诗《若迦夜歌》和小说《人间》《冷泉岩》等,刚开始读时,哪能想到其背景故事是那么痛苦深重,其中积淀喷涌的熔岩浆是作者终生难忘之爱并走向革命动因。潘漠华的所有诗歌、小说、散文、杂文的主题都是“爱着人间,穿过痛苦去爱着人间”。因为封建礼教阻隔他的美好向往,腐败制度制造社会不公和底层痛苦,他必须舍弃小我追求大爱,怀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去改造强大民族创造强大国家,争取四万万同胞的自由幸福。
湖畔公园潘漠华雕像。吴维康/摄
潘漠华堂外甥沈湜的儿童小说《尧尧和火吒师傅》中写道,漠华4岁那年中秋节后不久,失足坠井,多亏染布雇工施火吒救起,捡回一命。“那天一早,尧尧到后门口找小姐姐,路过老桂树下大方井,不慎滑了下去,小姐姐慈妹及时发现井水荡漾,盖满水面的浮萍和落花中间,泛着一根小辫的红头绳,小姐姐猛然醒悟,大声呼救,幸赖染工火吒司闻声赶来,跳入大方井救出”。尧尧是漠华的小名,意外坠井只剩一根扎小辫的红头绳没淹没,所以被社会最底层的施火吒救起。漠华坠井是为找隔条巷弄的小姐姐,这小姐姐其实是堂姐,漠华几乎每天一开眼就想到她,彼此从小心心念念情投意合,从家塾、村小、县立高小,一路读到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和女子师范,都朝夕相伴无话不谈。他们在老家上坦坦溪前后山一起放牛、砍柴、捡苦槠、做游戏,一起争读家族哥哥们带回的新书刊,《黑奴吁天录》《水浒》《世界英杰传》梁启超主编的《新学丛报》等是他们最喜欢读物。漠华读小学时就为姐姐样的女性鸣不平,为反感封建礼教举锄头狠砸贞节牌坊,考入县立师范某日暑假,在溪滩见两头牛牯相斗差点踩死一个7岁女孩,漠华机智勇敢引开斗牛救下女孩。漠华从小就是小姐姐眼中的小英雄,而小姐姐一双如古井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吸引滋润着漠华的童年、少年和整个为信念和革命燃烧的人生。井中翘出水面的红头绳让小姐姐呼救,这“红色”如同导火线和旗帜点燃漠华一生,为红色燃烧和献身成为革命志士、湖畔诗人潘漠华的坐标与宿命。
漠华从小组织天赋超强,活动能力卓越,是个自成一体的多面手。年,从浙南小山村一跨入西子湖畔的省城大舞台,就如坦溪军鱼跃入大海龙腾虎跃。他从小家居的九间头是个大家族,祖、父辈都是廪生秀才,但因社会动荡和父亲好赌颓废,中产家庭的赖以生存的几个店铺输得精光,漠华考入省城师范靠母亲支撑和爷爷亲戚们资助,漠华在杭州读书不到半年,47岁的父亲就困顿病故。年3月,漠华与二哥潘详等6人游览西湖后,讨论筹备成立宣平旅杭同乡会,出会刊,每年清明祭扫乡贤辛亥革命烈士詹蒙墓。年10月10日,漠华与同学冯雪峰、汪静之、柔石、魏金枝等20多人一起成立“晨光社”,他是发起人,因吸收《新浙江报》副刊编辑入社,充分发挥省报副刊阵地作用,影响深远。年4月4日,漠华与诗友应修人、汪静之、冯雪峰畅游西湖商定成立“湖畔诗社”,使之迅速成为“晨光社”的核心社团,同年5月9日出版中国“新诗坛第五本新诗集”《湖畔》;年12月31日,湖畔诗社四人又出版第二本诗集《春的歌集》,两本湖畔诗集收入潘漠华诗歌68首,占他一生创作新诗一半以上。年寒假,潘漠华回乡充当宣平县政府赈灾救济调查志愿者,深入牛头山麓各山村走访核查10多天,在冰天雪地里见到小时救命恩人施火吒及其挨冻受饿的全家,泪水凿碎冰棱,内心盟誓终生要为穷苦人翻身奋斗。
潘漠华故居。吴维康/摄
年1月15日,漠华新诗《小诗六首》《杂诗》二章刊载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本诗歌刊物《诗》月刊创刊号,署名潘四,以至新诗研究者后来说:“《诗》一卷一号上,有的诗人,如潘四、陈南士、健鹏、程憬等,仿佛流星一般,在诗坛上稍纵即逝,已不为人知。”年12月16日,漠华代表“晨光社”致函《小说月报》主编沈雁冰(茅盾),介绍说明本社活动情况,并附简章和社员名单,被刊登于《小说月报》第13卷第12号。“晨光社”和“湖畔诗社”有名师朱自清、叶圣陶、刘延陵直接指导,潘漠华的诗歌、小说、散文等创作发表一路绿灯。“湖畔诗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办的第二个新文学团体,紧随“文学研究会”脚步“我们歌笑在湖畔,我们歌哭在湖畔”,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开启的亮丽风景。《湖畔》出版,当时在美国的闻一多认为潘漠华诗如《隐痛》《归家》均属佳作,在致梁实秋信中说:“虽《草儿》《冬夜》即《女神》中亦不可得此也。”胡风曾感慨:“《湖畔》诗集教给了我被‘五四’运动唤醒了‘自我’的年轻人感觉,救出了我被周围生活围困住了的心情,使我真正接近了文学也接近了人生。”周作人撰写《介绍小诗集湖畔》发表北京《晨报副刊》:“他们的是青年人的诗,许多事物映在他们的眼里,往往结成新鲜的印象,我们过了三十岁的人所承受不到的新的感觉,在诗里流露出来,这是我时常注目的一点。”鲁迅、郭沫若、叶圣陶、郁达夫等前辈纷纷称赞和鼓励。朱自清在《文学旬刊》发表评论称“漠华君最是稳练缜密”,还在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他们那时候差不多可以说生活在诗里。潘漠华氏最是凄苦,不胜掩抑之致;冯雪峰氏明快多了,笑中可也有泪;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的稚气;应修人氏却嫌味儿淡些。”年以后,冯雪峰在出版《应修人潘漠华选集》序言中说,漠华这些作品,大多是他成为共产党员之前写的,都可以作为了解当时这样的青年的思想感情的资料看,同时作为“五四”以后新文学成就中的点滴的成绩也将是不可磨灭的。如漠华的短篇小说《人间》和《冷泉岩》等,也显然是读者不会忘记的属于“五四”以后短篇小说杰作中的作品。据胡乔木回忆,早期毛泽东喜欢读湖畔诗人作品,且印象深刻。
《离家》
我的衫袖破了
我母亲坐着替我补缀
伊针针引着纱线
却将伊底悲苦也缝了进去
我底头发太散乱了
姊姊说这样出外去不太好看
也要惹人家底讨厌
伊拿了头梳来替我梳理
后来却也将伊底悲苦梳了进去
我们离家上了旅路
走到夕阳傍山红的时候
哥哥说我走得太迟迟了
将要走不尽预定的行程
他伸手牵头我走
但他的悲苦
又从他微微颤跳的手掌心传给了我
现在就是碧草红云的现在啊
离家已有六百多里路
母亲的悲苦从衣缝里出来
姊姊的悲苦,从头发里出来
哥哥底悲苦,从手掌心里出来
他们结成一个缜密的悲苦的网
将我整个儿网着在那儿了
何为朴实、真挚、巧妙?这首稳练缜密的诗堪称典范。写人间悲苦,不离亲人举手投足之间的真、爱与自然。
《再生》
我想在我的心野,
再摛拢荒草与枯枝,
寥廓苍茫的天宇下,
重新烧起几堆野火。
我想在将天明时我的生命,
再吹起我嘹亮的画角,
重招拢满天的星,
重画出满天的云彩。
我想停唱我底挽歌,
想在我底挽歌内,
完全消失去我自己,
也完全再生我自己。
优秀的诗人都是天才的预言家。精短构思布局中呈现圣洁纯粹的心野,为理想和大爱献祭,为人间聚拢星辰大海消融自己。20挂零的书生已感知自己的使命是战士,不管被捕四次还是五次(多出一次是革命伴侣陈竹君回忆有误),他终将为理想和信念、为砸碎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献祭自己。
作为纯粹诗人和文人的潘漠华,也就挥毫纵情抒写了五六年时间。年底在北大入党以后,就在北伐、办报、创建宣平地下党组织、加盟并向上海成立的中国左联致敬、发起成立“北方左联”并担任三届党团书记、参与创建中共天津市委并担任常委、宣传部长中付之行动,在白色恐怖和追求真理的战火硝烟中抒写血肉身心灌筑的诗行。年12月,年轻潘漠华在组织难友同道举行绝食斗争中,面对的是敌人红红滚烫的辣椒水,红红辣椒和红头绳焊接起一曲视死如归的英雄赞歌。
以现在眼光看,潘漠华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的新诗或许显得稚气直白,甚至与分行的散文差别也不大。如果这样看,那就是脱离了历史的眼光,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茧蛹化蝶时代,文字表达的革命与思想洗礼同步进行。胡适能够在年写出叫《两只蝴蝶》的近代中国第一首白话诗,那是文字表达和阅读审美的历史性事件,能创作出中国“新诗坛第五本新诗集”《湖畔》的潘漠华们自然也非常了不起。漠华《小诗》之一只有短短4行:“脚下的小草啊,/你请恕我吧!/你被我蹂躏只一时,/我被人蹂躏是永远啊!”这小诗写小草可与河南著名作家李佩甫长篇《羊的门》开篇纵横捭阖写小草媲美。由于漠华家世不幸,心灵遭创,开笔写诗多以眼泪看人生,诗人不忍践踏脚下小草,宁可自己终日被压抑压迫寻找突破口引爆自己。第一次看到漠华相片与郁达夫非常相似,面相表情压抑而执着,一看就是赤诚坚定拼命三郎角色。漠华子规啼鸣的新诗质朴情真,也有如大自然一样真实动人的意象画面,手法缜密,草的象征寓意不言自喻,深刻同情甚至愿意献祭赎罪的“我”也已融入小草中。巴金曾说“文学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写作不是有字、词、句各种材料和情绪堆砌就行的,譬如写一株小草,光鲜的生命连带着清新湿润的泥土和晨光中的露珠,鲜活生命带出的是大自然一角甚至整个画面。创造作品好比造房子,有地基、石料、砖瓦木材就行了吗?如果胡乱叠墙架屋,墙脚不触及地底岩石、框架不科学布局,砖瓦左右上下之间不榫卯合缝和谐粘连,那一有风吹草动随时会漏雨坍塌,造房就要造出大自然敞怀接受的作品,写东西也是这样。赤子打开胸怀像大自然呈现自己,那是处子胴体裸奔,摈弃矫情虚饰的身心献祭,潘漠华写的新诗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作品。
年7月,漠华学完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主副课,本身还要教学实习一年才能毕业,但他读完宣平县立师范讲习所,已在老家和邻村上陶小学教过两年书,就拒绝实习了,以结业身份当年8月考入北大一院(文学院)预科,学费全靠祖父锦芳公、叔祖春江公、云江公,以及师长马叙伦、许宝驹等资助。年秋,潘漠华升入北大一院外国文学系读4年本科,可他在年2月突然也毅然终止大好学业,卸下书生斯文、以战士姿态参加北伐。为什么没耐心呆浙江实习一年拿到毕业证书?为什么考入理想大学理想专业又突然放弃学业?他为更快脚踏实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愿意重复实践浪费时间;他钟爱20多年的姐姐嫁人了,他的理想爱情遭遇封建伦理障碍破灭,这个打击非常致命影响他此后的人生轨迹,为孝敬寡母行尸走肉接受了包办婚姻。为此他必须远离家乡远离浙江,忘记理想幻灭心情颓废的一切。潘漠华是意志坚定的行动派,他到北京不久就加入共产党。年,漠华曾参加北平的括苍学社活动,与周颂棣等北大同学参加多次抗议集会和示威游行,在行动中冲在前面有学生领袖风范。年10月27日,友人江天蔚参加中国大学游行示威活动时,看见无畏无惧的潘漠华带头爬上段祺瑞住宅铁门上,试图突破门禁;不久又见到潘漠华在北京魏家胡同13号章士钊住宅处,镇定地东奔西跑指挥着同学们的行动。潘漠华参加革命置个人生死不顾,参加北伐过程又非常爱惜同志们的生命。李奇中回忆:“潘训(漠华学名)同志虽不是一个职业军人,但他很有胆量,机智镇静,这方面的表现有时胜过军人。记得在河南漯河附近大战,我们政治部一部分工作人员,也同敌人发生战斗。有一位团政治教导员蔡志学和潘训在一起,他们把同志们组成战斗队,应付战斗,从容不迫,很机智地克服困难,保证了大家的安全。又一次沿铁路行军,路过一处铁道桥,这时敌人正向我方打炮,潘训同志及时提醒大家不要走桥上,从桥下走为宜。他说,铁桥是敌人炮击的射击目标,危险性大。果然,行军队伍还未走到桥边时,桥上就落下了炮弹。这一点,证明潘训同志不仅有一定的军事知识,而且还有预见性。”在行军工作间隙,潘漠华用各种化名写各种文章寄投茅盾主编的《民国日报》和鲁迅主持的报刊发表。有时间,漠华还沉迷表兄妹相爱殉情、宣传颓废自由主义外国小说阅读,并着手翻译。
年7月和8月初,漠华离开北伐,在浙江省政府利用公职参与中共浙江省委地下工作,他和马东林介绍宣平同乡曾志达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指派曾志达回宣平建立党组织,漠华给予指导,并向省委提名党员潘振武负责宣平地下党的通讯联络。年11月15日,漠华被捕出狱回到宣平上坦,暂避居东面隔山20多华里的少妃村山弄冷泉岩,会见曾志达等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开展各种革命斗争。年冬春之际,国民党地方当局曾派人怂恿潘漠华出任国民党宣平县长,潘漠华拒绝。他经兰溪、杭州逃转上海,一边寻找中共党组织,一面整理散文小说旧作笺划出版,同时继续整理俄国阿尔志跋绥夫所著《沙宁》等译稿。
年1月,中共宣平党组织曾志达、吴谦、陈俊、潘渭、吴余芳等近10人,因大革命失败逃到上海避难,漠华给予多方周旋关照,并卖出译稿《沙宁》预支块大洋,全部资助宣平党组织同志。漠华鼓励困境中的同志们,要大家树立长期斗争思想,敢于吃苦,敢于牺牲,做一颗造房子垫地基的小石子。年秋,漠华离沪赴厦门教书,化名潘模和。年2月,漠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年3月2日,中国左联在上海成立,潘漠华参加大会并代表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到会祝贺,武义白溪“三徐”之一的徐汉光在年也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年9月,漠华在开封第一初级中学任教;年9月,漠华到北平翊教女中任国文、修辞学教师,结识革命伴侣陈竹君;年春,漠华出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讲师;年“九·一八”事变后,漠华从北平移师河北沧州,担任省立沧州二中教师;年2月,漠华奉命从沧州回转北平。潘漠华每到一地以工作为掩护,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发展党员,拓展“北方左联”外围组织。“北方左联”年12月成立于北平,孙席珍、潘漠华、台静农、刘尊棋、杨刚等人为常委,潘漠华为主要发起人并出任多届党团书记。形势发展,中共党组织重心从北京移向天津,年底,漠华调往天津组建中共天津党组织,出任市委宣传部长。年三四月间,漠华受上级派遣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机关报《民众日报》编辑工作,后改为《老百姓报》,漠华任总编辑。年11月初,漠华潜回天津,担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年12月,因姚蓬子叛变,潘漠华在天津河北大旅舍第四也是最后一次被捕。年12月24日,漠华坚贞不屈参加第三次狱中绝食,被国民党恶狱暴徒用滚烫辣椒水灌烫致死,12月31日,遗体被陈竹君、宋锐庭重新收尸立碑安葬。
“漠华井”。吴维康/摄
潘漠华的短暂辉煌一生,意志的坚定、工作效率的卓越,革命征程的多姿多彩和跌宕起伏非常人能及;他虽没参加红军长征,说他是革命征程马前卒式的播种机、铺路石式的宣传队,是一点不为过的。潘漠华革命征程的每一环节都走得非常扎实,基础深厚,他勇于交心奉献跟革命同志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诗人与战士在他身上是浑然一体的。说到文学成就,他用大量化名写的大量投枪匕首式随感杂文难以整理,而他仅以诗歌、散文、小说等留存就是不朽的范本,短命诗人熠熠生辉作品永远让人传诵。犹如英国的济慈、法国的兰波、俄国的普希金、匈牙利的裴多菲,早逝的天才,作品骑上了日月星辰。读读他的短诗《晨光》,我们会开启不平凡的每一天:
晨光从云托着的太阳里射出,
透过迷茫的大气,
照映在每一个底身上手上,
跳着在每一个胸膛里底热血;
紫薇也点头了,
乌桕也欠伸着摇伊底红衣了,
玉兰也揉着伊底眼睛了,
蔷薇也高兴得舞起来了,
呵一切——一切都从梦里醒来了!
于是诗人微笑了!
从久愁着的枯湿的脸上,
涌出欣悦的有希望的笑的花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