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事死者如事生,高淳传统葬礼文化,严肃隆重

发布时间:2023/2/8 16:42:41   

#高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中国经典启蒙读物《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入则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意为:父母在世时子女要孝顺,父母去世后子女要按照礼法办事,举行祭礼时要诚恳用心。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待去世的父母有多么重视,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淳也不例外。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便更容易理解葬礼仪式为什么会隆重而繁琐了。

前两天的文章介绍了丧葬仪式的准备工作:“临终,报丧,入殓,守灵,吊丧”。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高淳传统丧葬习俗颇具地方特色

出殡前最后的告别,仪式感十足,高淳人都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文章一起去参加高淳传统的出殡,下葬仪式,体会特色丧葬民俗文化。

《弟子规》

出殡仪式高淳话叫作“出材”,一般是人去世后三天举行,如遇特殊情况也可能是5天或7天。例如除夕夜去世,需要大年初五才能出殡;或者要等远方至亲赶回家的也要等5天或7天。

出殡仪式一般安排在上午,主家早上准备“六样头”(6种菜)招待脚夫,门司和帮忙者用早餐,女眷边拉着他们,边跪拜感谢。孝子捧着灵牌和哭丧棒跪在棺材旁哭。家人再最后看一眼去世者,取出其口中铜钱,并为其盖上千金被。若去世者是女性,娘家人还要上前摸头摸脚。目的是证明此人不是意外去世的。

出殡

告别仪式完成,就要缓缓盖棺,并用特制钉子钉紧,然后四周边沿贴上白色封条,称为“封金口”。纸条上分别写:“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脚夫在哭声中抬起棺材准备出门,孝子则边哭边用背顶住棺材头一会儿,不让出门,以此表示舍不得送走亲人。这一环节叫“扛材头”。

盖上被子的棺材

棺材出门后用砖块架空放下,为启程做准备,不能直接放地上。至亲排成长队,面对棺材跪着,脚夫们将棺材两头系好粗绳索,百岁杠(木杆)穿入绳索,与其它横竖木棍组合好,就可以由脚夫合力挑在肩上。脚夫一般10人一起,8人抬棺材,一人在前面敲锣,还有一人带着挖土工具跟在后面。

幡旗

棺材上盖着的被子,用蓝色表示去世者年老,而红色则表示去世者年轻。另外,棺材头上还会绑一只公鸡在前面领路,人称“领材鸡”。棺材出门后,留在家里的老者便点炮竹,踢倒放过棺材的凳子,并用扫帚对着门外扫几下。此环节叫作“清家”。

送葬队伍

这边报丧锣响起,脚夫们合力扛起棺材,缓缓前行。队伍前边是举幡旗的两人,旗上写有“金童领上天堂路,玉女引入逍遥宫”的字样。后面紧跟着执孝幛孝联,轿马灵床,金童玉女等物品的人。最前面敲锣的脚夫,敲一下锣,便撒一把纸钱,孝子手上捧着灵牌,弯腰低头,在其它人的左右搀扶下前行,其它至亲也手拿哭丧棒列队前行。悲凉之感不禁扑面而来。

下葬

出殡队伍到达祖坟所在的山上,门司开始看地形,确定位置后,一位长辈点燃香朝墓穴方向拜一拜,并给周围的墓烧些纸钱。鞭炮响起脚夫开始挖土,挖好坑后,长者先在坑中燃烧一些纸钱和秸秆,再让孝子去坑里蹲一会儿,人称“孝子捂坑”。有些地方也会让去世者的至亲来看坑,并往坑里丢钱币“洗坑”,脚夫可以捡起钱币当报酬。最后,在坑里撒石灰木炭,安放好棺材,孝子带头用麻衣兜一兜土,从棺材后面撒到前面,接着继续填土堆成锥形的坟山。

跨火堆

下葬后,送葬的人回到村里,都要从火堆上跨过驱邪气。到家后,女眷给每人倒一杯红糖水讨兆头。灵牌,孝幛孝联,金童玉女放到灵堂里供奉起来。主人家准备“归山饭”宴请一干人等。若老人高寿去世,邻居们都会带着孩子去讨一碗“寿饭”,据说吃了寿星的“归山饭”就可以“合寿”。盛饭的碗上写有“寿”字,吃完饭碗就不必还了,可以留着讨吉利。

寿碗

另外,还有一个高淳地方特色:“孝子讨饭”。从前,高淳民间若是老人81岁去世,就有一种说法:“九九八十一,死后哈小泽(高淳方言:小辈)要讨饭。”必须让孝子带着稻草,小棍,锅碗等炊具到村上7家不同姓氏的人家讨饭,每户人家一边给饭菜,一边说安慰孝子的话,例如:讨饭讨到更朝(高淳方言:今天)止,发财马上至。讨来的饭菜也不能带回家,要在外面烧了吃。想“合寿”的人还可以上前抢着吃。

丧葬文化

“孝子讨饭”这个习俗,在我们现如今看来,确实有些可笑和落后。但不论如何,它确确实实在高淳地区存在和流行过,是高淳传统丧葬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为地方民俗文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

出殡下葬的风俗到这里就差不多分享完了。明天,我们将继续分享高淳传统丧葬文化的最后一部分,了解高淳民间下葬后的后续工作有哪些讲究。

如果你也对高淳传统民俗文化感兴趣,欢迎经常来做客。

风雪文化说,与您相约,不见不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4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