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子规 >> 子规的天敌 >> 弟子规对我们现代教育有何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多的智者、圣人、先贤。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就是儒家文化。从孔子到孟子再到朱熹都是儒家文化的代表。这些先贤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今天讲的这个《弟子规》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都听过或者看过。但是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篇写给小孩子启蒙的读物他的教育意义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弟子规》来对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学生进行教育呢?自己对照一下《弟子规》看看自己又有多少做到了的?有多少是自己做的还不够的?
清康熙年间,有一个在乡间当塾师的秀才,叫李毓秀。他在长期的童蒙教育过程中体会到,教孩子行为端正要比教孩子学知识更为重要。他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为核心,编写了《训蒙文》。《训蒙文》编成后被誉为“开蒙养正之最上乘”,评价超过了《三字经》和《千字文》。后来经清朝大儒贾有仁改编更名为《弟子规》。当时清朝各级政府都将《弟子规》列为私塾的童蒙必读书籍。
总叙“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这些并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本末的关系。前四者为做人的本分,是为学的第一要义。也就是说先做好孝敬父母、兄长,谨言慎行,博爱大众,亲近仁者这些后,如果还有余力才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
正文又分为七部分,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由于篇幅限制,不能一次全部讲完。先讲一部分,后续会补上。
入则孝篇
具体说如何孝敬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在古人看来,及时应答父母的呼唤,及时完成父母交代给的事情,态度恭敬地聆听父母的教诲,父母责骂的时候不管对错都应该先态度恭顺地接受,不能当面顶撞父母。这就是对父母的孝敬。然而我们对照一下我们自己还有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有多少人做到了?
我很惭愧,大多数时候我都没有做到。在家里的时候父母做好饭了,叫我去吃饭,我有时候可能还要玩会手机、玩会游戏什么的,总之没有立马过去。父母责备我的时候,我经常会顶嘴说:“你们知道什么”。我相信有许多人都有这些情况。试问我们自己都没做好怎么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学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孩子、学生也出现了顶撞家长、顶撞老师的情况,老师、家长布置给孩子的作业,往往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叫小孩去做点家务活,倒下垃圾什么的,也是推三阻四。就算去做也是带着情绪去做的,很不情愿。这是我们都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是学校教育的缺失更是家庭教育的不足。
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解决问题。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对他们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是很大的。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给学生先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从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越来越好的吧!
关于《弟子规》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还有很多,我会在后面一一和大家分享我的一点心得体会。我们下期见!